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在许多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该病在我国流行范围广,危害严重。新疆部分地区也普遍存在布病,而阿勒泰地区一直是布病的高发区。兵团十师181团,从60年代初起,不断检测出牛羊布鲁氏菌病。但该病在181团从未全面系统地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造成布病防控较为盲目,没有形成有效的防控措施。本研究对181团从2008年-2012年牛羊感染布病进行流行性病学调查,综合分析,掌握布鲁氏菌杆病在我团牛羊群中的感染情况、流行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181团布病防控建议。方法: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检测人畜感染情况;采用现场流行病学的方法,调查感染动物的畜种、品种、养殖方式与规模、动物来源、免疫、检疫、扑杀情况并分析其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1)牛羊不同年度的布病检测结果:2008年-2012年共累计监测血清12963头份,监测总体阳性率为2.6%。羊2011年阳性率最高为3.81%,2012年阳性率最低为1.12%;牛2008年阳性率最高为4.8%,2012年阳性率最低为0.18%。(2)牛羊不同养殖规模方式监测结果:规模养殖场总体阳性率为1.89%,其中:羊为1.73%,牛为2.02%;散养户总体阳性率为3.33%,其中:羊为3.26%,牛为3.37%,散养户的阳性率均高于规模养殖场。(3)牛羊不同品种布病监测结果:哈克萨大尾羊和西门塔尔牛监测阳性数为241头只,占阳性总数的71.51%(241/337),其中哈萨克大尾羊89只,占阳性羊72.95%(89/122),西门塔尔牛152头,占阳性牛70.70%(152/215)。(4)人间布病检测结果:2008年阳性率最高为7.26%,2010年阳性率最低1.9%,人间感染布病倾向于屠宰从业者、兽医防疫人员、饲养人员等人群。结论:通过对181团2008年-2012年布病的疫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181团羊布病疫情呈现波动态势,牛呈现下降趋势;布病疫情分布呈明显特征以散养户较多。感染动物品种明显以哈萨克大尾羊和西门塔尔牛品种为主;研究分析:引种检疫不严、阳性牛羊扑杀处理不力,免疫接种不稳定,牛羊流动增加,检疫监督力度不够,公共卫生宣传教育等是引起本团人畜布病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181团牛羊布病流行现状,提出以下防控建议:(1)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培训,提高对布病的防控技术;(2)加大对布病危害和综合防制的宣传,提高养殖户布病防控意识;(3)规范引种制度,完善报检制度,减少由引种使布病感染的机率;(4)强化监督监测、完善检测体系,实行免疫制度;(5)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同时开展人畜布病检测;(6)积极推广人工授精和奶牛冷配技术,从而杜绝由自然交配而传播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