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根据岩芯、录井、测井等特征,将本区巴什基奇克组分为两个中期旋回,即四个半旋回,从上至下为第Ⅰ--Ⅳ半旋回。在单井各级次基准面旋回划分的基础上,以短期基准面旋回为基本单元,中期基准面旋回为横向对比标准,建立了该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格架。基准面旋回变化与储层物性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沉积基准面较低的情况下,砂体的储层物性好;相反在沉积基准面较高的情况下,砂体的储层物性差。经过本区地层对比发现:纵向上,该区经历了基准面上升-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过程,第Ⅱ(上升)半旋回和第Ⅲ(下降)半旋回为基准面较低时期形成的半旋回,此时期形成砂体厚度大,叠置紧密。横向上,第Ⅱ(上升)半旋回和第Ⅲ(下降)半旋回砂体侧向连通性好,分布广泛。克依构造带附近钻井砂体与秋立塔格构造带东部钻井砂体最为突出。本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有3个不同的物源区,形成了三个不同的三角洲。它们分别位于克拉苏地区、迪那—牙哈地区和大北—吐北地区。由北向南经历了冲积扇相—三角洲相—滨湖相的的演化,沉积物粒度相应地由粗到细。在东西方向上,东部沉积物粒度较粗,为冲积扇相、三角洲相、滨湖相砂体沉积,西部沉积物粒度较细,为三角洲相、滨湖相砂体沉积。沉积相与储集体物性有很大的关系。沉积环境控制了储层的原始孔隙度,方解石胶结物的溶蚀,造就了本区次生孔隙的发育。通过对不同相带储层物性的比较,三角洲前缘砂与滨湖的风成砂是比较有利的相带,发育地区是克依构造带的中偏西部与秋立塔格构造带的东部。尤以克拉201、克拉203、克拉2、克拉3井—带及东秋5、东秋8井地区为极有利的位置。综合以上各种因素得出:本区最优砂体为第Ⅱ与第Ⅲ半旋回中的三角洲前缘砂和风成砂,主要分布于克依构造带的中偏西部与秋立塔格构造带的东部。克拉201井、克拉203井、克拉2井、克拉3井地区及秋立塔格构造带东部的东秋5井与东秋8井地区,为Ⅰ类有利储层分布区,在上述两个地区之间的地区,为Ⅱ类有利储层分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