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BcL-2家族蛋白的免标记检测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分析化学已上升到分析科学阶段,生命活动过程的监测和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是其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细胞凋亡是一个细胞程序化死亡过程,凋亡调控因子介导的肿瘤细胞耐药是被广泛认可的细胞耐药机制之一。Bcl-2家族蛋白是细胞凋亡重要的调节者,它们表达的变化与肿瘤细胞耐药有密切的关系。本学位论文主要通过三种免标记方法对Bcl-2蛋白家族成员中的Bcl-2和Bax蛋白进行检测,相关研究过程不涉及荧光小分子、荧光蛋白或放射性同位素等传统的生物检测标记物,具有简单、可操作性强等特点,拓展了现代分析化学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范围。主要工作如下:  1.制备了Bcl-2单抗—纳米金复合物和Bcl-2蛋白修饰玻碳电极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基于竞争性免疫反应基本原理,使用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发展了一种灵敏的肿瘤细胞定量检测的新方法,考察了乳腺癌细胞MCF-7和耐阿霉素乳腺癌细胞MCF-7/ADR表面Bcl-2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性。在优化条件下,电子转移电阻的变化值ΔRct与5×102-1.6×106 cell mL-1范围内细胞浓度的对数值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70 cell mL-1。研究表明,Bcl-2蛋白在MCF-7/ADR细胞表面的表达量更大。  2.合成了电活性和生物兼容性俱佳的二茂铁-壳聚糖(Fc-CS)凝胶,将Fc-CS电沉积至玻碳电极表面,利用纳米金(Au NPs)将Bax单抗固定制成电化学探针—抗体修饰电极。由于空间位阻效应,Bax蛋白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阻碍了电极—电解质溶液间电子转移,导致DPV测量峰电流的降低。优化条件下,峰电流差值ΔI与Bax蛋白浓度cBax在0.5-500 ng 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15 ng mL-1。由此发展了一种简单、灵敏、无标记的Bax蛋白电化学检测方法。  3.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金电极表面电化学聚合生成聚中性红修饰膜,利用戊二醛固定Bax单抗分子,基于抗原—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通过测量反应前后石英晶体在气相中的谐振频移,发展了一种简单、灵敏、无标记的Bax蛋白压电检测方法。
其他文献
该文利用二维红外光谱,分析了钾离子存在情况下的Nephila蜘蛛丝蛋白膜的时间分辨红外光谱,通过研究钾离子诱导蜘蛛丝蛋白膜中分子链构象转变的动态过程以及蜘蛛丝蛋白膜的若
该论文采用反应性的极性小分子丙烯酸(AA)包覆在纳米CaCO表面,通过熔融制备材料过程原位形成官能团化大分子相容剂,一方面阻止纳米CaCO团聚,另一方面原位形成的接枝共聚物的
本文采用单扫极谱法研究蛋白质与无机络合物、有机小分子作用,建立了新的灵敏快捷的蛋白质的测定方法。蛋白质与铜(Ⅱ)-乙酰丙酮络合物作用,发生配体交换而生成一种非电化学活性
该文主要对可充镁(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主要合成了过渡金属氧化物和磷酸盐型化合物两大类正极材料.其中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包括:MgFeO、MgFeVO、MgSnO
香草醛(vanillin)具有浓郁的奶油香味,自Tiemann等人于1874年确定其结构以来,已发展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合成香料品种之一,年需求量高达15000吨。随着石化资源的日益匮乏,由可再
采用常规的溶液浇铸成膜方式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比例的桑蚕丝素蛋白/聚酰胺-66共混薄膜。动态扫描量热仪(DSC)测试表明,所有共混样品的热流-温度曲线都在150℃附近出现一个较大
为了研究氢键构建在光合作用光化学反应中心模型所起的作用,作者在查阅并分析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确立了硕士论文的研究内容,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的氨基卟啉和一种新型的蒽醌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