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诗人之一。他的人品与诗品均对后人产生了最广泛、最深远的影响,表现在众多的文人诗文作品中不同程度的对陶渊明的崇敬与仰慕,在文人生活与创作实践中对他的有意效仿,仅以“拟陶”“和陶”为题的诗作便不下千余首,甚至形成了由陶渊明人品风范所发起的,以陶诗风格为中心特征和共同审美趣尚的一个诗歌流派——清谈诗派。陶渊明流传下来的作品并不多,仅有一百三十多篇诗文,政绩上亦未有建树,当时仅以“隐士”见称,究竟为何会产生如此广泛的社会效应?其人格与诗歌缘何会有如此大的魅力?笔者以为,理性精神是陶渊明诗品与人品的内在底蕴。陶渊明的艺术活动、审美活动,是建立在一种成熟的理性之上的,他的人格高度即其艺术高度。 首先,陶渊明在诗歌中充满了对社会、人生、宇宙等哲理的思索,在人生过程中表现出了一种冷静与客观的理性特征。(一)处于儒家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文化气围中,而魏晋之际老庄思想又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陶渊明受这两种思想的影响,确立了自己的人生模式,先建功立业——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然后归隐田园——求得个人价值的实现,但在对社会与自我的理性审视中,发现自己的“质性自然”的本性无法与“大伪斯兴”的社会求得契合点。因此,他归隐田园以实现理想中的第二个层面的追求。(二)在社会普遍“耻涉农桑”的情况下,确立了以农耕为主的生存方式,不仅躬耕陇亩,而且站在哲人的高度,鼓励、引导着世人去参加农业劳动,表现了高度自觉的主观品格。(三)归隐之后,陶渊明将自我定位在“幽居士”层面,并将隐居生活进行了审美化、情趣化的有意处理。(四)在饮酒之风盛行之际,陶渊明虽然也嗜好饮酒,却能去掉魏晋士人饮酒时的放荡色彩,而将理性精神注入其中,即使在酒醉之时也保持足够的智慧与清醒去体会酒中之理,达到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并在酒中找回自我深刻的自然本性。(五)在魏晋士人普遍为生命短暂而悲哀、苦恼,以养生、服药来逃避对死亡的恐惧时,陶渊明却能够保持对生命的理性认识,在肯定有生必有死的前提下,针对当时流行的各种非理性的人生观进行了驳斥,如追求长生不老、羽化登仙、及时行乐、立善求名等,主张以委运任化的达观态度来面对人生中的各种矛盾。其次,陶渊明将理性精神融入诗歌艺术创作之中,具体表现为对自然景物、意象、色彩、语盲的选择性,在情感抒发上的舒缓性,显示出一种有意识的美学追求。最后,富含理趣是陶诗的美学特征。在玄言诗风大畅之时,陶渊明却能将情、景、理、事融为一体。(一)陶渊明不仅善于在理中含情,而且也能够在情中化理,不言理自有理趣于笔墨之外,明言理而又真情在意象中。(二)景理结合,陶渊明在具体的景物描写之中奇遇深刻的哲理,在景物描写之后引发某种理念。(三)陶渊明将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琐事入诗,却在更高的理念的观照下,将个体之事例化为普遍之理。 陶诗的理性精神正是陶渊明人品及诗品千载之下依然魅力无穷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