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分为二部分:
1.菜豆高效体外再生体系的建立
以菜豆无菌苗的子叶节和茎尖为外植体,研究了影响其体外再生的各种因素,建立了菜豆的离体培养直接器官发生和植株再生体系。实验结果表明,1.0 mgl-1TDZ的预处理成熟种子6天可显著提高芽诱导频率;子叶节和茎尖诱导不定芽产生的最佳培养基分别是:MSB5+5.0 mg l-1 BA、MSB5+3.0 mgl-1 BA:诱导频率分别为71.9%、100%;芽的数目分别为25、7。最佳的芽伸长培养基分别是:MSB5+1.0 mgl-1 BA+0.1 mgl-1 GA3+2.0 mgl-1 AgNO3、MSB5+0.5 mgl-1 BA。当小苗伸长至3-4厘米左右时转移至添加1/2MS、0.75 mgl-1 BA和0.02 mgl-1 BA的生根培养基上,生根频率达到84.3%;再生植株的移植成活率为95%,能够正常生长并开花结实。这些体系的建立,为进一步以其为受体系统的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2.根癌农杆菌法将双价抗虫基因导入大豆的研究
利用根癌农杆菌对来自7个大豆品种成熟种子的胚尖进行遗传转化,研究了影响农杆菌介导大豆转化的几种因素,建立了一套优化的大豆遗传转化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菌株KYRT1比EHA105和LBA4404具有更强的侵染能力:较酸的共培养基(pH 5.4 )、较低的培养温度(22℃)均有利于提高转化效率:恢复培养和分步抗性筛选方式有利于提高抗性组织的存活率和分化率。同时应用这种优化的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了7个大豆品种的转基因植株,转化频率为4.29%-18%。经过PCR和Southern分析证明外源的双价抗虫基因crylA(c)和pta己经整合到大豆的基因组中。转基因后代(Ti代)的遗传分析表明外源基因在后代中的稳定遗传和整合。抗虫性分析结果表明,部分转基因大豆对棉铃虫有较强的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