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特别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给西方国家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带来了巨大变化。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控制方式,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控制方式既满足了那些可能反抗的人的需要又压抑了作为人本质的潜在创造能力,既加大了人们对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依赖性又有效地促进了人们与现存制度的同一。马尔库塞认为,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的高度控制下,在科学技术理性的规范和操纵下,人们的感性受到了压抑,人逐渐失去了批判意识和否定精神,变成了习惯于生活在“单向度社会”中的“单向度的人”。为了使人的感性摆脱理性的压抑,为了克服这种“单向度的社会”带来的异化后果,马尔库塞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通过“本能革命”造就的所谓的“新感性”和新的革命主体来实现社会改造和世界重建的主张。马尔库塞的“新感性”思想是他构建其“新社会”理论的重要内容,马尔库塞的“新感性”思想是他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尔库塞的“新感性”思想揭示出了审美的感性特点,并成功地将政治功能融入到了审美中。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系统性地探究马尔库塞的这一“新感性”思想。除去引言和结论部分,本文共分五章。在第一章,本文从马尔库塞“新感性”思想的生成背景入手,对贯穿于其多部作品中的“新感性”思想做了简要梳理,探求了他“新感性”思想的发展轨迹。在第二章,本文从发达工业社会压抑人的感性,工人阶级的革命主体地位发生动摇,有可能成为革命力量的其他群体亦难担当革命主体三个方面揭示了他“新感性”思想的针对基点,在第三章,本文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两个方面总结了他“新感性”思想的理论渊源,从感受力、反省能力、审美能力三个方面归纳了他“新感性”思想的主要特征,接下来,从“新感性”是一种“活的”感性,“新感性”以想象力为基本动力,“新感性”是一种“理智”的感性,“新感性”最终导向“自然的解放”四个方面阐释了他“新感性”思想的基本内容,在第四章,本文通过马尔库塞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批判,通过分析马尔库塞艺术审美中的“新感性”思想和总结培育人的“新感性”与艺术审美的效用三个方面探求了马尔库塞“新感性”思想与艺术审美的关系,在第五章,本文从“新感性”的构建性与缺陷性两个方面评价审视了马尔库塞的“新感性”思想。马尔库塞的“新感性”思想是他试图打破现实对人生存的压抑性和实现人类解放的一次大胆探索。但是,马尔库塞把个人的感性、爱欲与人的解放等同起来,过分夸大了感性的力量和感性的革命潜能,尽管马尔库塞提出了艺术和审美是实现人的“新感性”的重要方式,但他并没有具体说明艺术和审美建立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新感性”,更没有对“新感性”的好坏做出实质性的认识或分析,这不能不说是他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