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文学创作与基督教文化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wis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元化格局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文坛出现了一种格外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就是一部分作家的创作表现出浓厚的宗教意识,他们把宗教境界当作精神出路,寻求、建构人类的生存意义,从而拯救时代的精神失落。他们是神圣人生论者,拒绝对苦难的消解性写作,反对文学的醉生梦死,以存在的勇气向苦难的深渊挺进,以精神受难的形式在当代文学中确立起神性品格。史铁生就是这样一位有着宗教情结的作家,他正是基于人类价值的追寻而把笔触伸向了宗教这一个精神境界最为敏感的神秘领域,在当代文坛上形成了一道执着于生命本体的思考、存在意义的探求的独特风景。探讨史铁生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所预见的障碍首先就是无法明晰他的宗教思想成分,基督教?佛教?泛神论?史铁生没有家族宗教的遗传,也无教会学校的学习经历,他与基督教的联系也缺乏多少的社会背景,而更多的是出于对人生的迷惘和对生存意义的追寻。史铁生并没有信仰基督教,离真正的信仰还有好长一段距离,他以文学的方式从基督教里去探寻人及人生的存在方式、生存的意义和目的,是带着问题去寻找人生的答案,发现了基督教里所存在的丰富的文学世界,基督教的观念和意识潜在于其作品之中。他的创作对人类“罪性”的揭示,对忏悔精神的认同,对基督之爱和赦罪、宽容精神的推崇,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参照和补充。本文试图从宗教的角度解读史铁生的文学创作,分别从三个层面来探讨史铁生的文学创作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一史铁生真诚朴素的创作观,在生存困境中寻找写作的意义,并与张承志、北村的创作观进行比较。二创作主题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探讨其作品中关于原罪与忏悔、救赎与苦难、爱等主题。三分析其作品中出现的对《圣经》语言的移植与意义的转化以及塑造的基督徒和牧师的形象。
其他文献
受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出口导向战略成功实践的影响,在过去很多年中,我国对出口贸易特别重视,贸易政策的重点是千方百计扩大出口,以贸易顺差衡量贸易发展的效益。事实上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使人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越来越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如何摆脱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生态危机,已成为当今社会无法回避的现
对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行战略性思考,是稳步有序地推进大部制改革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中共十七大报告内含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性路向,即迈向整体性行政管理体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发展机遇。重型装备制造企业,多数是单件小批、定制生产模式,这使得作为产品生命周期的首道重要工序的产品开发与
<正>1947年公映的《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力作,由蔡楚生、郑君里编导,以《八 年离乱》和《天亮前后》为标题划分为前、后两集,长达190分钟。 据统计,从1947
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有之义,更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分析了我国新时期新型农民的素质结
本文根据三槽变螺距凸轮的测绘,指出易损部位并对其参数进行计算,剖析了传动齿数与螺旋升角的关系,并提出设计一套专用装置,装配在普通精密铣床上.通过控制以实现复杂零件加工的方
本文介绍了属于NP难问题的无界背包问题的一种新的精确算法,基于问题的几何结构通过二分搜索方法不断减小解空间,最终直接求出问题的最优效益值和最佳装包方案.当待装入包中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以及社会繁荣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但长期以来,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虽使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人们也
背景:手纹是人类体质的生物学特征之一,具有个体特异性、终生不变性和世代遗传性,且有显著的种族差异和民族差异;人类ABO血型系统同手纹一样,它们都是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