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职业危害形势严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一个估计是,大约30%的中国工业劳动力从事危险的职业。据卫生部报告,截至2010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749970例,其中尘肺病676541例,占比90.21%,劳动者就业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根据补偿工资差异(Compensating Wage Differentials,CWDs)理论,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当我们控制住影响生产力和工资的其他因素时,那些处于不利工作环境(如高温高压、粉尘、辐射等)下的劳动者会得到相应的风险溢价补偿,获得更高的工资。基于此理论,国外众多学者进行了相关实证分析,对二者关系进行检验,得到不同的结论,推动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但在我国,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引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问题——基于CLDS数据,对二者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本文采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hina Labor-force Dynamics Survey,CLDS)2012年及2014年数据,对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职业风险和补偿工资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考察处于职业风险或暴露在危险性环境下的劳动者是否如补偿工资差异理论所描述的,得到了正向的补偿工资。在分析中,我们采用享乐主义工资模型,进行最小二乘法(OLS)估计,同时按性别、地区、户口性质分类进行子样本异质性分析;进一步,为了克服内生性,我们采取了相关措施。尽管本文控制了受访者的职业、行业等因素,但是值得考虑的是,2012年的小时工资会对劳动者的职业选择产生影响,为了克服这种情况,我们使用2014年的小时工资作为被解释变量来尝试缓解因反向因果关系导致的内生性问题;此外,我们引入倾向得分匹配(PSM)的方法去识别劳动者在工作上的选择性问题。结果表示,在不利于健康的环境下工作的劳动者,其小时工资会因为遭受到职业危害而有所增加,符合补偿工资差异理论。我们在控制了职业、行业特征以及地区个体效应后,发现在风险环境中工作的劳动者的小时工资比在无风险环境中工作的劳动者的小时工资在1%的显著水平上增加了 6.4%,这为风险溢价提供了直接的经验证据。在性别分组回归中,男性从事风险职业时小时工资显著增加9.3%,而女性被访者则无这种效应。考虑到不同地区工资的差异性,本文区分了东、中、西部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发现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劳动者处于风险工作中时将显著收获风险溢价,而中部地区不显著。对于中国特有的户籍制度,在劳动力上市场将表现出不同的情况,为了考虑户籍不同对小时工资的影响,我们分别对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进行回归,发现拥有城镇户口的被访者在风险工作方面的溢价效应更强,具体而言,拥有城镇户口的居民处于风险工作中小时工资将增加14.8%,而农村户口的居民小时工资将增加5.6%。在考虑到内生性问题后,我们发现:第一,2014年的数据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劳动者从事风险型工作时其小时工资要比从事无风险工作时提高5.3%,比使用OLS估计低0.011,大致一致。第二,我们采用三种匹配方法下的回归结果仍显著为正,且不同匹配方法估计的结果大致相同,在8左右。这意味着暴露在风险环境下的劳动者会获得一定的溢价补偿,小时工资会有所提升,这个结果应该是比较稳健的。因此,我们给出了如下建议:国家应当制定更完善和科学的职业健康和安全(OHS)制度,加强对职业风险的监测和考察;加大对职业危害知识的宣传力度,让劳动者对慢性、长期潜伏性等各种职业风险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避免性别歧视,完善有利于性别平等的公共政策和基于生理差异的保护性政策,完善反歧视立法、加强执法和司法的可操作性;继续完善户籍制度,努力探索更灵活、更具有激励作用的户籍制度,让农村人口比较容易地获得和城市人相同待遇的户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