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型实景演出作为当代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一面鲜明旗帜被大规模的诠释,始于2004年3月《印象·刘三姐》的正式公演,这个有着全新演出理念的实景山水演出项目是由张艺谋担任总导演,包括王潮歌、樊跃、梅帅元等人在内的策划团队,本着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初衷,力图将自然风光如画与民俗特色浓郁的城市打造成富于特色的旅游胜地。《印象·刘三姐》公演后获得的巨大成功,不仅使桂林市的阳朔县成为一个能与漓江旅游线路比肩的热门景区,更令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跃三人组成的被媒体戏称为“印象铁三角”的策划团队将他们所在的北京印象创新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打造成了一条“印象系列”的专业“生产线”,《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一系列作品分别于2006年7月、2007年3月、2009年4月正式公演。由于《印象·刘三姐》和《印象·丽江》在公演的短时期内极大的推动了旅游地的旅游业、服务业、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对审美消费活动要求日益高涨的社会大众的热烈追捧,并引发了文艺评论界的持续热议,《印象·西湖》在创作策划上则更加自信大胆,除了有“铁三角”张艺谋、王潮歌、樊跃的导演团队进行深度创新策划,世界著名作曲家喜多郎也应邀加盟,其原创音乐作品被植入其中,另外还有中国首届灯光师易立明的鼎力相助。而《印象·海南岛》则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印象”系列作品中民俗民风的浓度,难掩其内在注意力已完全转移到此项目的经济效益上的明显痕迹。正因从“印象”系列的第一部作品《印象·刘三姐》开始,责难之声就不绝于耳——对阳朔人工造景的颇有微词,到对其破坏了丽江的自然环境提出质疑,再到声讨其虚实难探的日渐缺乏说服力的经济效益若以艺术审美的削弱和文化内核的空洞为代价则是何等的悲哀。所以当《印象·海南岛》推出后,评论界的相对安静,则不禁令人意识到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这类“依托旅游和演艺文化,综合了大型山水‘实景’和现代多媒体声光与舞台技术,以情景歌舞为演出形式,以彰显历史文化或地域民俗为目标诉求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印象”系列作品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山水实景演出,同时也是一种新型的大众文化形式。将各种高科技手段糅合在艺术性中,再将这样的艺术性与产业化运营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文化产业链条。既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又使得大众百姓在艺术的熏陶中潜移默化的提高了自身的审美素养。本文在对“印象”系列文艺演出活动的各要素进行归纳总结之后,把被纳入大众文化体系中的“印象”系列从能够揭示视听审美消费特征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印象”系列山水实景演出作为一个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在我国的文化产业领域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之后将“印象”系列作品放入后现代文化的场域中,重点分析了其面对的困惑。通过这样的批判性分析,在肯定“印象”系列的榜样作用的同时,为它在后现代主义文化自身的矛盾性特征中因跌跌撞撞的探寻而受到的皮肉伤,温情的涂些颜色醒目的红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