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基础设施的粮食增产影响机理研究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ack886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稳固基石。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尽管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为粮食安全敲响警钟,中国却依然在此次“大考”中做到了粮食市场货足价稳,粮食安全保障无忧,为彻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赢得了主动权。现阶段,我国粮食产能稳定、供给充足、市场平稳,总体形势向好。然而,在粮食问题上我们不能遗忘历史、盲目乐观,不能今天温饱无虞,就忘了昨日饿肚子的滋味;不能粮食连年增产,就轻言“粮食过关了”。我国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供求的长期态势是“紧平衡”,粮食生产之“气”可鼓而不可泄,必须防止出现产量大幅滑坡。因此,深入探究如何稳步、可持续地推动粮食增产,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仍是一个有价值的重要命题。毫无疑问,农业基础设施作为确保粮食增产的命脉支撑,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资本”,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必要物质前提。在“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和粮食生产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要想进一步促进我国粮食持续、安全且有效率的增产,推动农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至关重要。综上,厘清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增产的内在影响机理,分类探究并检验不同农业基础设施促进粮食增产的各条作用路径,是提升粮食生产领域中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延续我国粮食提产增效的前提与基础。本研究全面梳理了农业基础设施与粮食增产的现实背景与参考文献,结合农业经济增长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性理论和社会先行资本理论,围绕“农业基础设施的粮食增产影响机理”这一核心研究问题,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两个视角探究了不同类型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增产的作用机理及内在影响效应。具体而言,全文以农业基础设施的粮食增产影响机理为逻辑主线,从其对粮食增产作用机制的三个维度(规模扩张、效率提升和减灾稳产)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增产影响机理的综合分析框架。就影响机理而言,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能推动粮食种植规模扩大(规模扩张路径),以促进播种面积增加;也能从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效率提升路径)和防范自然风险(减灾稳产路径)两个方面提升单产水平,进而推动粮食增产。不同类型的农业基础设施在促进粮食增产的功能和程度上存在差异。从实证检验来看,基于2000-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1)通过面板模型验证了全国层面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能显著促进粮食增产,但农业电力基础设施的粮食增产效应却并不显著。区域层面,东、中、西部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均对粮食增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增产效应的排序为“中部>东部>西部”;中部地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对粮食增产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东、中部地区农业电力基础设施对粮食增产有显著促进作用。(2)运用中介效应模型进一步证实了理论所言,农田水利设施、农村交通设施和农业电力设施均能通过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和提升单产水平来显著推动粮食产量增长。2.本研究遵循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增产的内在机理逻辑,进一步将农业基础设施促进粮食增产的作用链条细分为:“规模扩张”、“效率提升”和“减灾稳产”路径,并分别对其进行定量分析,以进一步检验和佐证农业基础设施的粮食增产影响机理。(1)本研究将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影响定义为农业基础设施促进粮食增产的“规模扩张”路径,基于2000年至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面板模型分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和农业电力基础设施对中国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结论表明:在国家层面,农田水利设施和农业电力设施对粮食播种面积有显著促进作用,农村公路设施则对粮食播种面积作用不显著;在区域层面,无论是在粮食主产区还是非主产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对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都显著为正;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对主产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存在显著的负向效应,弹性系数为-0.0778,对非主产区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影响不显著;农业电力基础设施对主产区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弹性系数为0.0387;对非主产区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不显著。(2)本研究将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定义为农业基础设施促进粮食增产的“效率提升”路径,基于2000-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面板模型分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和农业电力基础设施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首先,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中国30个省份2000年-2018年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其次,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来验证三大农村基础设施(即水利、交通与电力基础设施)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农业电力基础设施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弹性系数分别为0.340和0.241。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当期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著影响,其滞后项则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弹性系数为0.0388。(3)本研究将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作物旱涝受灾面积的影响定义为农业基础设施促进粮食增产的“减灾稳产”路径。通过2000年至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选择空间杜宾模型(SDM)来探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水库和农业电力排灌设施对粮食旱涝受灾面积的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结论表明:就直接效应而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能显著降低区域内粮食作物的旱涝受灾面积;水库加剧了区域内粮食作物的干旱受灾面积。对洪涝灾害的减灾效果不显著;电力排灌设施对区域内粮食作物的干旱受灾面积无显著影响,但其能显著降低粮食作物的洪涝受灾面积。就溢出效应而言,总体上大部分解释变量对洪涝受灾面积的本地效应要强于区域间的溢出效应。对比干旱受灾面积和洪涝受灾面积的溢出效应发现,解释变量对于干旱受灾面积的溢出效应要强于洪涝受灾面积的溢出效应。其中,农田水利设施对周边地区旱灾和洪灾受灾面积的溢出效应均显著为负。这说明本地区农田水利设施在有效减少本地区旱涝灾害发生的同时,也能通过对周边地区粮食生产用水的丰欠调节而降低旱涝灾害的受灾面积;水库对周边地区干旱受灾面积的溢出效应显著为负,对洪涝受灾面积的溢出效应显著为正;电力排灌设施对周边地区的旱涝受灾面积均无显著溢出效应。通过以上结论,本研究从构建农业基础设施多元化投入机制、夯实保障粮食增产的农田水利基础、稳步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高效发展、构建智能高效的田间电力网络、健全农业基础设施运行管护机制等五个角度提出农业基础设施促进粮食增产的相关针对性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红经济”这一新兴经济现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并吸引了人们广泛关注。“网红经济”以网络达人为具体形象代表,将红人的品味及眼光作为指导实现推广目标,促使社交媒体中的人气得到聚集,进而依靠粉丝群体做出适当营销,充分发挥粉丝的购买力。随着微博、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媒体的兴起与进步,以及众多视频网站平台的兴起,产生并培育了大量网红,这些网红有大量粉丝支持,在某个领域影响力较大。
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是以非遗旅游闻名的海南5A级景区,民族美食是该景区的特色之一。文章基于目的地形象理论,运用ROST CM6.0软件对到访海南槟榔谷的游客的网络评价进行定量分析,得出槟榔谷景区形象中的相关美食要素。研究发现:美食是槟榔谷形象的一个重要的维度,可对游客产生较强的吸引力;游客对槟榔谷形象中美食要素的认知主要受特色、用餐方式与服务等多个因素影响;游客主要因不适应当地饮食习惯和美食多样性
<正>为了响应交通运输部“十三五”的项目规划要求,结合陕西省治超现状,本文设计了陕西省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现有治超系统的分析,确定了“五个全”的建设目标和“四个一”的建设内容,重点从应用系统的功能设计入手,采用新建应用系统与原有系统相结合的原则,设计了省级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建成之后可全面提升治超管理的规范化水平。0.引言陕西省自2010年开始陆续在陕西省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部署“
期刊
本文主要以提升中职生素质的策略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中职教育教学现状为依据,首先分析中职生素质学习现状,其次从强化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将口语和专业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生活的观念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提升中职生素质的有效策略,进一步提升中职学生素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随着全球价值链的深入发展,从附加值贸易视角重新审视出口对碳排放的影响,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十分重要。本文基于1995—2018年65个国家(地区)的面板数据,验证了出口国内附加值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倒U型”关系;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美洲、欧洲地区整体到达了出口国内附加值提升、碳排放下降的阶段,但是亚太地区尚未到达碳达峰出口拐点;行业异质性分析显示,碳达峰出口拐点在农林牧渔业、服务业、采矿业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全球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数量已超过5 000万,预计30年后,将达到1.52亿例[1],其相应的治疗成本也将增至9.12万亿美元[2-3]。目前,A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无有效方法阻止、逆转病情,治疗只能起到延缓、减轻病情的作用。2011年,生物标志物的概念被引入到美国国立衰老研究所和阿尔茨海默病协会(NIA-AA)诊断标准中[4]。AD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使
<正>肖琦,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幼儿园园长,副教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职业教育幼教大先生“双师型”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江苏省人民政府第九届教育督导专家组成员,江苏省幼儿园园长与幼儿园发展专委会副理事长;主持省级课题十余项,相关成果获2021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期刊
近年来,预制装配技术在我国地下工程建设中得到迅猛发展,有着改善施工期作业环境、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等诸多优点,但目前山岭隧道仰拱仍采用现浇施工,不仅工序复杂,效率低,且易发生开裂、上鼓和翻浆冒泥等病害,因此仰拱是未来隧道装配式发展的重点。本文采用室内试验和数值计算等研究方法,依托甘肃省某公路隧道工程,对山岭公路隧道装配式仰拱接头及结构力学特性进行系统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对采用直螺
<正>1铁路用钢现状及展望据《2018年铁道统计公报》,截至2018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1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9万公里;西部地区铁路营业里程5.3万公里。全国铁路路网密度136.9公里/万平方公里。2016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共同发布我国铁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长期铁路路网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