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专门的文学家,主要生活于战国末期楚国楚怀王、顷襄王两代,当时是楚国由盛而衰的时期,国内、国外矛盾频仍;也是中国由战国时代向封建大一统时代过度的序幕阶段。面对复杂的国内、国外形式,具有敏锐政治嗅觉的屈原深刻认识到变法改革的必要性,因此而成为楚国上流社会中力主改革的先进派,他与贵族保守派围绕着新法的拟定与推行进行了一系列顽强而激烈的对抗,但最终都因势单力孤而归于失败,他本人也因此郁郁寡欢,并最终走上了自沉汨罗江的道路。 文章从屈辞中关于屈原在现实中的遭遇,分析了屈原与楚怀王、楚顷襄王的遇与不遇的矛盾,与国内外政敌和群小前进与倒退、正义与非正义的矛盾、与自我灵魂深处坚持真理与否认谬误的矛盾,高扬了屈原崇高爱国主义精神和与真理共存的崇高人格,以此作为屈原追求的生命价值之所在。《九歌》反映的楚国巫俗和精神情感是屈原强烈悲剧情怀的寄托,是屈原把理想精神推向更高境界的过度和铺垫。屈原在《离骚》等篇章中设计的天人合一的幻想世界,是借助神话、宗教等形式,表达思想的纵深发展过程,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美政理想,在那里得以圆满的精神上的实现,其理想和精神找到了美好的家园和彼岸。 屈辞中盛载的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他对理想的夸父般的执着探求精神以及屈原的抒情模式,都影响、泽被了其后的失意的中国古代仕人与文人,为他们提供了精神避难的港湾。屈原也因此由政治上的失意者、不幸者蝶化为文学上的圣人与先躯。 对屈原及屈辞的研究自西汉起绵续至今,研究的文章和书籍也是蔚为大观,可谓汗牛充栋,特别是近代和现代研究更是把以屈辞为代表的楚辞研究推向了高峰。但把屈辞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以其心路历程来贯穿各部作品,使屈辞由零散的作品的物理的集合变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却是鲜见的。本文拟通过对屈辞作品与相关资料的耙梳,整理并做历史的,辩证的解读,来深入研究和论述屈原心路历程的整体性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