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根据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E峰、A峰)比值及肺静脉血流频谱,选取E/A<1及射血分数EF>50%患者29人作为舒张功能异常组,年龄(37~71)岁,平均年龄(51.00±9.32)岁;同时选取1<E/A<2、EF>50%且肺静脉收缩期最大流速(S)与舒张早期最大流速(D)比值S/D>1的28例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年龄(33~57)岁,平均年龄( 47.42±7.19岁)。连接心电图,所有研究对象均先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二尖瓣血流速度E、A、E/A、E峰减速时间(DT)、A峰持续时间(Adur)、肺静脉收缩期最大流速(S)与舒张早期最大流速(D)及反流最大流速(AR),AR峰持续时间(ARdur)、左房前后径(LAD)、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及射血分数EF等指标。启动VVI模式,运用声学采集模式在1beat和2beat状态下以帧频>70帧/秒采集心尖两腔、三腔、四腔长轴观及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短轴观动态图像,所有图像均被储存并脱机进行VVI分析,选取心内膜面清晰时勾画心内膜,启动VVI软件,分别测量左室各壁各节段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心肌运动峰值速度(Ve、Va)及峰值应变率(SRe、SRa)。比较两组指标的Ve,Va,Ve/Va, SRe,SRa,SRe/SRa之间的差异,并分析这些指标在各组长短轴各节段的分布特点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数据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之间的比较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同一组内不同节段用one-way ANOVA检验,多个样本均数与一组均数间的比较用LSD-t和Games-Howell检验。非双变量正态分布的两变量间的相关分析用双尾Spearman相关检验(非参数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测用ROC曲线分析。图表由SPSS11.5软件绘制处理。结果:①同一室壁心肌长轴各壁正常对照组及舒张功能异常组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运动速度均有基底段Ve、Va>中间段Ve、Va>心尖段Ve、Va。②不同室壁正常对照组和舒张功能异常组在长轴及短轴方向心肌运动速度大部分均以游离壁速度较快,间隔壁速度较慢。③同一室壁在长轴及短轴方向正常对照组心肌应变率以心尖部较大。④长轴观基底段和中间段正常对照组Ve >舒张功能异常组Ve,正常对照组Ve/Va>舒张功能异常组Ve/Va,心尖段变化两组大小不一。短轴观在大部分节段有正常对照组Ve/Va>舒张功能异常组Ve/Va⑤长轴观大部分壁有正常对照组SRe>舒张功能异常组SRe,正常对照组SRe/SRa>舒张功能异常组SRe/SRa,短轴观心尖水平正常对照组SRe/SRa〉舒张功能异常组SRe/SRa,(p<0.01)。⑥在基底段和中间段Ve/Va<1比例正常对照组明显多于异常组。SRe/SRa<1在心尖部两组差异显著(p<0.001)。⑦长轴观正常对照组与舒张功能异常组的SRe与SRe/SRa在大部分节段均呈正相关。结论:①正常对照组左室各壁舒张期心肌速度呈现规律性变化:长轴方向基底段Ve、Va>中间段Ve、Va>心尖段Ve、Va;同一水平室壁的舒张期心肌运动速度均以游离壁较快,间隔壁较慢。②正常对照组左室各壁舒张期心尖部心肌应变率较基底部及中间部心肌应变率大。③VVI指标(Ve/Va、SRe、SRe/SRa)可以评价心脏左室的舒张功能。④VVI指标Ve/Va<1对于长轴基底段及中间段心肌舒张功能的评价更有效,而SRe/SRa<1可能适用于评价心尖部的舒张功能异常,Ve/Va<1与SRe/SRa<1两者相结合将提高舒张功能异常节段的检出率。⑤VVI指标不仅可以评价心脏的局部舒张功能,还可以评价心脏的整体舒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