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骨缺损是临床常见难题,自体骨移植是目前标准的治疗方法。自体骨移植后以爬行替代为主,成骨过程缓慢而无力,而且受到供区范围和数量的限制。游离骨膜移植具有取材方便、供区创伤小及成骨能力强的特点,能部分或全部替代骨移植。骨膜碎片植入骨缺损后溶解,原位形成一个个软骨团,以软骨化骨的方式成骨,表现为“多中心成骨”。已有实验表明,在肌肉内联合应用骨膜碎片与碎骨粒,能产生“骨诱导”作用,增强骨膜的成骨能力,表现为骨吸收加快,骨膜成骨量增多。将骨膜碎片和自体皮质骨粒联合移植用于修复骨缺损,实验目的在于:1、观察骨膜和骨碎片混合植入骨缺损后,是否同植入肌肉内一样产生“骨诱导作用”,使骨膜和骨的成骨能力增强。2、验证骨膜碎片与骨联合移植能使骨缺损愈合速度加快,探索骨缺损修复新方法。 方法:选用健康大耳白兔45只,均采用手术截骨1.2cm的方法造成一侧前肢桡骨标准骨缺损模型。随机分成3组,每组15只。A组在缺损内植入自体骨膜碎片,B组植入自体皮质骨粒,C组植入自体骨膜碎片和自体皮质骨粒的混合物。术后2、4、6、8、12周分批处死动物,每次每组随机处死3只,将术侧桡骨离体后去除肌肉,进行大体观察、X线、骨密度及组织学观察,同时检测血清骨钙素水平。 中文槽要依据断端连接、骨癫生成、塑形及髓腔形成情况进行组织学评分,结合骨密度、骨钙素等指标进行统计,对三种骨缺损修复方法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客观评价骨膜碎片混合自体骨粒移植修复骨缺损的疗效。 结果:曰)三组12周时均能良好修复骨缺损:断端光滑,新生骨癫完成塑形,形成皮质骨及成熟的髓腔,并与两端正常髓腔相贯通。C组成骨快,骨癫量比同时期A、B组多,6周时出现不规则小髓腔,而A、B组8周时出现。 Q)C组成骨速度快,比A、B组的骨缺损修复过程完成早J*周C组骨钙素水平大于AJ组,差异显著卯卅.05);2*石S周 C组骨密度值大于 Ao组,差异显著O卅.05);2、4、6、8周C组组织学评分大于A、B组,差异显著 O狈.05人门)早期A组成骨活性高于B组,2周时A组骨钙素水平高于B组,差异显著O狈05入A组后期成骨速度变慢,至 4石S周时两组骨钙素水平无差异o川.05);2、4、8、12周两组组织学评分无差异(P>0.05);8、12周两组骨密度值无差异0川.05人总体来看A、B组成骨速度接近。u)三种方法成骨机理不同:A组表现为“多 一中心成骨\B组植骨后发生“爬行替代\ 植骨坏死供新骨长入。C组成骨方式复杂,既有“多中心成骨\也有植骨坏死及“爬行替代”,还出现附加的直接成骨,包括骨膜直接成骨及周围间充质成骨,表现为“骨诱导成骨\ 结论:单纯自体骨膜碎片或皮质骨粒移植均能修复骨缺损,两者联合移植后修复速度进一步加快。联合移植的成骨机理以“骨诱导成骨”为主,是在骨膜碎片移植“多中心成骨”及自体皮质骨粒移植“爬行替代成骨”相加的 2 中文摘要 基础上,出现附加的直接成骨,使成骨能力得到提高。联 合移植与传统的单纯自体骨移植相比技术并不复杂,可在 取自体骨的同时取骨膜并制成碎片,然后将两者混合后移 植,能够更有效的修复骨缺损。此方法易于临床掌握和应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