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东司家营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成因及找矿模型

来源 :河北联合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hxz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冀东司家营沉积变质型铁矿床赋存于太古界滦县群中,根据现有勘查资料,司家营铁矿体主体呈单斜产出,倾向西,局部褶皱及断裂构造较发育。历经多次勘查,其累计探明铁矿资源量达32亿吨。本文在野外勘查的基础上,利用矿物学、岩相学、SHRIMP年代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司家营铁矿的变质程度、成矿年代、铁矿及富铁矿成因进行了深入探讨,结合司家营铁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地球物理特征建立了司家营铁矿的找矿模型。  首先从司家营铁矿所在区域的变质程度着手研究,对采集的石榴子石进行电子探针(EMPA)和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得出迁滦地区从南至北变质程度由角闪岩相加深为麻粒岩相,且石榴子石的晶胞参数 a0值逐渐变小。SHRIMP锆石 U-Pb测年结果显示司家营铁矿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2537~2545Ma),且在沉积形成后不久便遭受了强烈的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作用;对冀东地区表壳岩年龄及太古宙岩浆事件年龄的搜集、分析与讨论得出:冀东太古代各地层及铁矿床均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同时冀东地区2.5Ga的构造热事件主要可分为三期:冀东地区BIF形成峰期在2530~2550Ma;晚太古宙岩浆事件峰期在2510~2530Ma;该区广泛的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大约2500~2515Ma。不同矿石对比研究表明富矿石较普通矿石的石英含量减少,其镁铁质矿物和蚀变矿物的含量增加;普通矿石和富铁矿石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不同类型矿石的原始成矿物质来源可能相同,都是海水与海底热液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富铁矿∑REE+Y明显高于普通矿石,与热液的稀土配分模式更接近,说明后期热液蚀变是富铁矿形成的重要原因。  通过对司家营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的系统总结,并结合前人研究,初步建立了司家营铁矿成矿模式。最后,在总结归纳司家营铁矿床地质控矿条件及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司家营铁矿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型。
其他文献
本文以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综合利用地震、钻测井和地质分析等多种资料,应用地震相、沉积相和地震反演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转换波勘探区下二叠统下石盒子
回弹是冲压成形工艺的主要缺陷之一,也是影响冲压件尺寸精度的主要因素。随着高强度钢板等新冲压板材的广泛应用以及冲压件形状的日益复杂,回弹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传统的解
本文在广泛收集并消化四川盆地川东地区天然气勘探资料的基础上,详细剖析了川东地区的两个主要层系的成藏富集主控因素,天然气藏发现规律及储量增长特征,全面总结了影响天然气储
MODIS是美国地球观测系统(EOS)系列卫星的最主要探测仪器之一,是当今世界上新一代“图谱合一”的光学遥感仪器,代表了迄今为止最先进的空间星载传感器技术和遥感应用技术。 本文主要对MODIS数据资料处理和MODIS数据应用于澜沧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监测做了一些研究。笔者首先对MODIS图像进行了一些预处理,如几何校正、分辨率融合等,然后对澜沧江流域植被指数及植被覆盖进行动态监测,用MODI
从地球化学角度出发,以尾矿、水及底质沉积物、土壤、动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矿物学、地质学、土壤学、环境地球化学、环境科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渤海西岸金属矿产开
本文通过对太北开发区萨Ⅱ组油层精细地质研究,认为萨Ⅱ组油层是以受湖浪改造作用为主的三角洲外前缘相及前三角洲沉积特征。砂体分布特征主要分为大面积分布、局部连片、零
虚拟现实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已经从面向军事用途扩展到很多的领域,如航天、设计、生产制造、信息管理、商贸、医疗、娱乐等等。诸多学者和专家认为,虚拟现实是今后一项极有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