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进步是社会发展演进和时代变迁的重要驱动力,网络技术进步在渗透式影响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推动社会组织形态和社会结构变革的同时,也深刻改变了人的生存和发展方式。网络社群正是在这样的技术和社会背景下形成发展起来,兼具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人的关系性存在于网络时代的彰显,是人的“结群”需求在网络空间的实现,也是网络社会新形态在微观层面的映射。被称为“网生一代”的青年大学生正处于社会化的关键阶段,在网络空间有意愿也更容易聚集成群;社会化媒体的推陈出新在为这种需求的满足提供平台载体和技术助力的同时,也推动着网络社群类型的多样化发展和形态的迭代更新。不容忽视的是,网络社群因结群技术门槛低、自由度高、社群成员来源多样且异质性高、信息传播“去中心化”等特点,易成为海量信息集散地、多元观念交汇地、网络舆情发酵地,其“闭环”效应又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区隔”,影响教育要素的有效介入和思想引领作用的发挥。因此,探索网络社群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推进与实效提升的思路举措,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对网络社群形成发展的背景、原因进行了探析和追因。论文基于马克思对人的关系性存在和社会关系的理论论述,从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关系性存在的本质出发,考察了网络社群形成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及其对网络时代人的生存发展和社会关系构建的深层次影响;基于社群主义相关论点,从个体与群体关系的视角剖析了网络社群的形成发展之于个体和群体的意义价值;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的相关理论,从满足人在网络空间的生存性和发展性需求的维度,探讨了“人”的因素在网络社群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内在驱动作用;基于卡斯特网络社会学说和技术发展、社会形态演进的历程,探讨了社会“网络化”发展、多元利益群体分化以及Web技术发展、社会化媒体形态更迭对网络社群形成发展的推动作用。论文基于对上海部分公办高校1700余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研,力求深入了解目前大学生对网络社群的依存程度和使用偏好等现实状况,包括对网络社群的关注度、自行组建或加入不同类型网络社群的行为特点、在“结群”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信息获取和社会交往需求、对所在学校为师生搭建网络社群的需求等,并对大学生“生活全面上线”、“思想实时连线”的网络社群化生存方式和行为表征展开进一步阐释,对网络社群全面融入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日渐成为大学生思想交流重要场域的发展趋势、现实影响进行了深入探析。论文还阐述了网络社群的形成发展给大学生思想行为带来的双重影响。从积极方面看,网络社群为大学生提供了海量信息“触网可得”和扩展认知边界的机会,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和丰富多样的交往形式以拓宽交往范围,使大学生可以在“个人中心式”自主传播和交往过程中实现主体性提升;从消极方面看,在网络社群向更加垂直细分领域分化的趋势下特定信息的“精准推送”可能会引发认知窄化和“茧房”效应,网络社群中“泥沙俱下”的多元信息将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带来现实考验,网络社群化交往会衍生出交往浅层化和功利化现象及“群体性孤独”式的新的主体性依赖等。论文还从场域“缺位”、主体“式微”、话语“失声”等维度入手,着重探讨了网络社群兴起在多个方面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现实影响。论文在最后探索提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嵌入力、传播力和保障力的目标,并从推进网络社群阵地建设、优化网络社群内容建设、加强对网络社群的制度性建设等方面入手,探索提出了若干现实应对路径,包括把准网络媒介发展趋势和学生用网特征、探索有效融入大学生网络社群“闭环”的策略、构建网络社群阵地“矩阵式”协同联动机制、把握“议程设置”主动权以引导舆论走向、优化“内容生产”供给侧以提高有效供给、增强“话语转换”适切性以提升传播实效、探索构建大学生网络社群分类指导机制、建立健全大学生网络社群协同管理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