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种子雨是森林植物种群更新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森林生态系统自我繁衍和恢复的主要手段。为了解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种子雨的组成及其时空变化,参照BCI50ha样地技术规范,在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ha长期监测样地内设置了150个种子收集器,从2006年5月15日到2007年11月8日,每15天收集掉落于收集器中的果实、种子及其相关附属物等。所收到的样品分别鉴定其种类并分为成熟种实、未成熟种实、花絮、果实或种子碎片及其附属物4类,记录各类别的数量,然后分别烘干称重。
研究期间,共收集到11科12属22种木本植物的种子及其它生殖器官残体,包括成熟种实16种,未成熟种实17种,花序12种,翅2种,果实或种子碎片及其附属物10种。累计收集到种实136664粒,其中成熟种实32358粒,占所有种实总数的23.80%。种实数最多的树种是紫椴(Tiliaamurensis),其次为水曲柳(Fraxinusmandshuica),两个树种种实数占总数的89.54%。种实总重量为3320.93g,其中成熟种实总重量为1242.85g,占37.4%。成熟种实中水曲柳和紫椴的重量最大,其次是色木槭(Acermono),假色槭(A。pseudo-sieboldianum)、糠椴(T.mandshuric)和红松(Pinuskoraiensis)。
种子雨数量年际变化明显,2006年种子雨密度为1370.25粒/m2,2007年为249.47粒/m2,差异极显著(P<0.001)。但不同年份种子雨的季节动态趋势一致,均有两个明显的大高峰期和一个小高峰期。不同物种种子雨扩散的时间格局大致可以分为“单峰”和“双峰”两种类型,在时间上体现了不同物种的更新策略。
150个收集器均收到了成熟种实,各收集器中的种实数呈偏态分布,种实数在150-250之间的收集器数量最多,共68个,种实数小于50的收集器有5个,种实数大于250的收集器共37个。样地内成熟种实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收集器中种实数在1000个以上的有3个,最多达1511个,聚集分布于样地的西北角;收集器中种实数最少的只有22个种实。种实重量的空间分布与种实数分布一样存在较明显的空间差异,只是差异性相对偏弱一些,且与种实数量的空间分布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