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自1991年独立以来,尽管在政治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已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就,但各国均未完全摆脱贫困问题的影响。历年的数据虽然显示,中亚各国的贫困率大体为逐年下降趋势,但在一定的历史原因和政治经济发展的共同作用下,一些国家及其中的部分地区的消除贫困进程仍不乐观;个别中亚国家的贫困水平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亚地区的贫困问题历经全面恶化、总体缓和、再度恶化和纵深蔓延四个阶段,各阶段内各国贫困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其中,各国国家资源禀赋差异较大,社会结构各不一致。同时,各国还面临着社会结构内部分化加剧,国家财富向统治精英阶层聚集,社会流动趋于固化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导致社会中下阶层生活处境艰难,贫困状况加剧,导致社会动乱的潜在威胁逐渐加强。针对中业各国不同阶段的贫困问题,中亚各国政府纷纷采取各种策略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通过对这些策略的对比研究,可发现部分国家的政策符合其国情需要,最终实践也是行之有效的。但多数政策仅仅在表面上解决了国家最为紧迫的问题,而并未直接对社会财富分配方式、社会流动停滞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中亚各国改善其贫困状况的发展前景依然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