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日常生产生活对于电力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大量的高压变电站、输电线路、换流站在我国的各个省份开始投入运行,电磁环境极为复杂。同时,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电力设施产生的电磁辐射问题引发了社会上的新一轮恐慌,尤其是面向在供电企业进行维护、维修的作业人员,建立一套能够科学合理地对供电场所电磁环境所造成的健康危害进行评价的体系尤为重要。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建立了基于多层次模糊分析方法的供电企业作业人员工频电磁场健康危害综合评价模型,以220kV型变电站为例,对多座变电站的通用设备、实测电磁场强度数据以及作业人员在不同区域停留时间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实测数据,少部分220kV型变电站的电场强度暴露值超过了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规定的5kV/m公众接触限值和10kV/m职业接触限值以及中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规定的5kV/m职业暴露限值,磁感应强度也超过了ICNIRP导则规定的100μT公众接触限值、500μT职业接触限值以及中国“国标意见稿”规定的22μT公众暴露限值、78μT职业暴露限值,但这些区域作业人员极少接触,所以不能说明变电站存在较大的职业健康危害。本文通过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对此进行了验证,模型结果显示:220kv型变电站下四个不同区域电磁场强度均为“极低”等级,220kV型变电站作业人员接触电磁场等级也为“极低”等级,对作业人员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是极小的。该模型不仅仅对电磁场强度进行评测,也将作业人员接触电磁场的时间纳为评价因素,从电磁环境和作业人员接触时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对不同层次指标进行客观的权重划分,突破了传统方法单方面统计并评测电磁场强度是否超过国内外限值规定的局限性和主观性,避免了医学手段评测的滞后性和危害性,能够对供电企业作业人员接触电磁场是否会造成健康危害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判断。针对以输电线路为代表的部分作业区域在评价建模过程中遇到的电磁场强度不易测量且测量成本高等问题,本文还建立了一套基于2-12-2结构BP神经网络的电磁场强度预测模型,以220kv、500kv典型输电线路为例,通过输电线路对地高度和作业人员距中心线水平距离对其电磁场强度进行仿真预测,通过将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值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BP神经网络具有非线性映射能力和自学习能力,且操作较为简单,基于BP神经网络的电磁场强度预测模型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电磁场强度不易测量以及测量成本高等问题,对电磁环境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