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温饱问题得到满足之后,心理健康的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注重。从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出各地区、各类别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但因调查对象所分布区域的社会环境不一致性、调查样本数量均衡性和调查对象个体的差异性,不同的研究对象其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各有差异。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就是当前教育面临的一个问题。农村教师由于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加上其周围环境的特殊性,农村教师所处的社会环境在不断变化,其教育对象也存在差别,自身追求也在变化,因此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是综合性的,其对策建议也应该是综合性的。比如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与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在变化,教师所拥有的物质条件在变化,教师所处的人居环境在变化,城市与农村学生家长对教育的认同和对教师的期望值在变化,留守儿童的增加使农村教师教育对象的特征方式变化,而这一系列的变化将毫无例外的作用在农村教师身上,影响其身心健康,因此必须综合性考究新形势下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其有效的解决方式。在此环境下农村教师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直接影响着农村教师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我们必须对农村教师这个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予以高度重视。如果心理健康的问题不解决,将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相当严重的影响,本文分析影响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调查显示,无为县农村教师目前心理健康主要存在以下特征: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普通人群;女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性教师;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其心理健康水平也存在着差异;收入较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好于较低收入教师;在强迫症,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精神病性,偏执,恐怖,敌对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分析认为农村教师心理健康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工作压力大、教育对象的变化、生活环境相对较差、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期望值变高,并提出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创新农村教育体系和机制、整合资源,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完善农村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减轻农村教师的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