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新常态是党中央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不断推进,在经济增速转向的关键时期,如何认识与适应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逻辑。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在新常态的背景下研究中国经济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尝试结合现代经济学方法,对当前转型期中国的经济特征进行研究,考虑了信贷市场、债券市场以及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摩擦,试图构建一个能够理解和分析上述不同结构性问题的基本的和一般性的框架,并希望能够为中国经济转型期的量价调控与政策转型提供一定的理论建议。在研究方法上,使用并大量引入主流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同时尝试从结构化的视角在一个规范的框架里讨论问题。基于上述现实背景和考虑,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探讨了不同的结构性约束问题。 首先,通过对中国宏观经济数据的研究分析,试图得到步入新常态以来的中国经济特征事实。尝试利用动态因子模型对近年来的中国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得到能够最大程度衡量中中国实体经济和物价水平的主成分因子。进一步地,通过构建FAVAR模型,研究和分析了不同的政策变量对中国经济中的产出因子和价格因子的影响,研究发现,近年来,尤其是金融危机以后,随着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包括一些与欧美QE等类似的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实施,使得传统的银行信贷机制正在失效,而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在现阶段中国经济环境下开始变得越来越低效,而通过利用Blanchard和Perotti(2002)的方法识别了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冲击之后,得到了与传统理论截然不同的结论;其次,构建了一个包含所有制差异和名义刚性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主要探讨在信贷市场分割条件下税收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发现技术冲击的财富效应会超过信贷摩擦造成的成本,对于减税政策而言,存在家庭、国有企业及私营企业的补偿效应,进一步地,考察了金融加速器在减税政策对宏观经济变量影响中的作用,发现:金融加速器会使得宏观变量的波动幅度减弱,但持续性更强;第三,在考虑到债券市场分割的约束下,通过构建一个同时包含长、短端利率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考察了当前中国政府债务扩张对债券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影响机制。发现,在债务冲击下,长期债券利率存在上升压力,由于银行金融部门受到信贷约束和调整成本的制约,不能快速对其资产头寸进行调整,这将导致期限溢价上升、长端利率上行从而提高了社会融资成本,而当采取盯住期限溢价的货币政策规则能够有效降低政府债务冲击所导致的福利损失,进一步地,在研究发现期限溢价对于货币政策选择的重要性之后,紧接着探讨了中国债券期限溢价的特征事实,从理论模型与数据匹配的角度出发,构建了一个能够阐述中国期限溢价与宏观经济关系的模型框架。同时,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还希望在理论模型中引入中国经济中的产出风险与通胀风险,也即与第一章中产出因子和通胀因子类似,将在模型中探讨这一类风险如何影响期限溢价并传导到整个经济系统中来;最后,探讨了短期经济中劳动力市场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并通过理论建模来考察劳动力市场摩擦对中国通货膨胀持续性的解释力度,并基于两种不同工资定价机制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在模型中引入劳动力市场摩擦,更能够帮助解释中国通货膨胀所表现出的过强的持续性。同时,当在模型中引入工资附陛后发现,相对于有效纳什竞价模型,在管理权竞价模型中引入工资刚性能够更好地解释通货膨胀持续性。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认为,基于本文的研究,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拓展:一是,由于中国经济仍处在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结构和社会制度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的实证研究可以进一步改进,例如在FAVAR模型中考虑更多冲击类型等;二是本文没有从开放经济视角继续展开研究,鉴于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加速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可以进一步通过对海外经济部门的刻画在本文模型中展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