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股市自建立至今,只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同时,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股市发展初期,许多的东西都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左右,这也导致了我国股市的许多弊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国特有的国有股“一股独大”及不可流通的股权结构。
这种特有的国有股“一股独大”且不可流通的股权结构,导致了许多问题的产生。例如它使我国众多上市公司存在着上市的融资偏好,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以及上市公司有效的公司制经营机制难以形成等等。除此之外,它还与我国股市存在浓厚的投机成份以及我国股市严重的“政策市”等各种弊端或缺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国有股的减持势在必行。但是两次失败的国有股减持实践告诉我们,国有股的减持在操作存在很大的困难。而且到目前为止,国有股的减持仍然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所以,对国有股的减持方案进行研究,就显得非常的必要而且迫切。本文正是基于这点而写。
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写国有股减持提出的历史背景。由于我国股市在成立之后不久就开始为国有企业的融资服务,为国企的脱困服务,再加上我国政府当局处于维护公有产权的绝对主导地位和惯性思维的影响,使我国国有股权“一股独大”且不可流通。这导致我国上市公司具有严重的融资偏好,资金的使用效率底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难以形成。出于我国证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出于我国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需要,出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等等,国有股的减持流通显得非常迫切,而且意义非常重大。
第二章主要写了我国两次不成功的国有股减持的历史回顾。我国当局对于国有股的减持流通的重大意义早就有深刻的认识,并进行过两次国有股减持试验。这两次国有股的减持,虽然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其意义却非常重大。第一次国有股的减持是1999年的“中国嘉陵”和“黔轮胎”的对原流通股配售减持的方案。应该说这次国有股的配售减持方案,开始的市盈率定价价格较低,有利于原流通股东,还是深受流通股东欢迎的,这点从市场的积极响应上可以看出。但真正减持时,却又由非流通股东一方单独改变减持价格,结果流通股股东纷纷退局,减持以失败告终。第二次国有股减持是为筹集社会保障基金而对国有股进行的减持。此次在新股发行中按一定比率减持国有股的减持方案,颠倒了主次,将国有股减持看成是手段,将筹集社会保障基金作为目的,在我国股市市值正出于高峰,本已存在股市泡沫的情况下,以高价减持国有股,造成事实上的不平等。这次国有股的减持以更大的失败告终,给我们的教训非常深刻。这最终导致了我国当局开始认识到市场力量的不可撼动,并开始寻求多方共盈的国有股减持方案。
第三章主要介绍并分析了一下目前理论界存在的几种国有股减持流通的主流思路。针对目前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作者更为赞成的方案是股权调整思路中的缩股方案使国有股的价值得以回归。至于配售方案,虽然目前市场对之很熟悉,但它回避不了扩容给股市带来的巨大冲击。权证方案除了同样存在定价困难之外,还存在许多的创新,难度较大。预设未来流通方案以市场价为定价基础,不承认历史,生命力不强。开辟第二市场方案同样存在对现有股市造成巨大冲击的可能,而基金类方案如果能够和缩股方案结合起来使用的话,效果应该会更好。其他类的方案只是作为国有股减持的过渡性方案,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有股的“一股独大”与全流通。
第四章主要写了减持国有股的具体的缩股方案。首先写了采用这种方法减持国有股的原因:第一点是它很好的解决了其他许多方案难以避免的扩容给市场带来的巨大冲击;其次,它解决了我国股市长期以来存在的国有股“一股虚大”的问题。第二部分分析了以此种方案定价减持国有股不存在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原因有三:第一是企业资产的“清产核资”,第二是国有股的评估折股,第三是新股的发行。这三个事件使国有资产净值净增好几倍。第三部分主要写的是国有股减持流通的一个具体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