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繁殖生态是动物生活史中一个基本但很重要的内容。动物的生活史特征往往随环境梯度(比如海拔和纬度)的变化而改变。高海拔环境具有多风,多雪,多辐射,低温,少氧等明显的自然特征。高海拔气候的不可预测性,使得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动物具有不同于低海拔地区动物所特有的繁殖特征。笔者于2009和2010年在海拔4720米的西藏安多县对我国西藏高原特有鸟类——地山雀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地山雀的巢址选择,地山雀的繁殖,地山雀后代性比以及地山雀的婚外父权。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探讨在接近其海拔分布顶线区域内,地山雀的各种繁殖行为是如何与其特殊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笔者的研究结果主要如下:采用样方法对影响地山雀巢址选择的8个因子进行了研究。对研究区域内180个样方(83个繁殖样方,97个随机样方)中各因子的逐步判别分析表明,主要影响地山雀巢址选择的因素为栖息地类型、坡向和植被覆盖三个因子。这说明地山雀在高海拔地区中其巢址选择主要以保温,避风为主。这是地山雀适应高海拔极端环境中低温,风大的自然环境条件的适应性表现。两年的研究表明,在安多地山雀每年5月-8月繁殖,其繁殖期仅4个月。其窝卵数为5.25±1.14枚(3-9枚),卵重3.57±0.12 g;卵大小为23.0±1.01m(21.12-25.84 mm)×16.49±0.55mm(15.17-19.94 mm),卵体积为3.17±0.17 cm3,孵化期为16-17天;孵化出的幼鸟数为4.98±1.18只,孵化率为95.16%(±12.69%),出飞数为4.13±1.51只,出飞率为83±23.88%(合作巢与非合作巢并无显著差异),繁殖成功率为93.33%。在种群水平上(0.49)具有合作繁殖的安多地山雀并没有出现后代性比的明显偏离,并且其后代性比也并不随繁殖领域质量,合作状态,繁殖日期和雌鸟身体条件而变化。这说明安多地山雀合作繁殖的产生并非由于幼鸟的性比在种群水平上偏离平衡所致,而可能是由于繁殖前与性别有关的个体死亡率差异所致。对所采集的34个家族和150只幼鸟的分析结果表明,共有35.3%的家族出现了婚外后代,14.7%的幼鸟为婚外后代。22.2%的简单家族出现了婚外后代,其中婚外后代的比例为9.6%;而85.7%合作家族具有婚外后代,婚外后代的数目为30.6%。本研究结果也表明,社会配偶的亲缘关系和杂合度并不是导致婚外后代的原因。由于安多地山雀的无领域性而导致雌雄繁殖者拥有高的婚外交配频率,这可能是形成安多地山雀高的婚外父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