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蜗牛原液对皮肤溃疡愈合的实验研究目的:通过观察蜗牛原液在大鼠溃疡愈合过程中对创面炎症反应和血管新生的影响,探讨其促进伤口愈合的机制;方法:制备大鼠背部皮肤缺损模型,于伤口局部涂以蜗牛原液组及传统碘伏组,不同时期处死取材,并进行组织学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测定TNF-α、IL-2、VEGF、e NOS、BFGF含量。结果:术后第3天实验组溃疡愈合率(6.56±1.91)%,对照组溃疡愈合率为(5.46±2.71)%,P=0.144;术后7 d,实验组溃疡愈合率(56.23±5.18)%,对照组溃疡愈合率为(52.64±5.63)%,P=0.049.术后14 d,实验组为溃疡愈合率(91.74±3.94)%,对照组溃疡愈合率为(86.37±7.20)%,P=0.005;实验组在用药后,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第3天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14天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49,p=0.005)。HE染色结果:随术后时间延长,肉芽组织逐渐变厚,炎性细胞数量逐渐减少,组织纤维化程度逐渐增高;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同期肉芽组织更厚,至术后14d,实验组肉芽纤维化程度更高,组织形成较大血管。免疫组化结果:同期实验组IL-2表达高于对照组,术后14天两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NF-α同一时间点,不同组间没有明显的表达规律,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e NOS蛋白随着术后恢复时间的延长,表达均呈降低趋势,术后7、14d,实验组e NOS表达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3天、7天VEGF表达增加,且显著高于术后14天。术后3、7d,实验组VEGF表达高于对照组,术后第7d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同一时间点,实验组BFGF表达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1.蜗牛原液具有促进大鼠皮肤溃疡创面肉芽组织形成,伤口愈合的作用;2.蜗牛原液可能通过以下的机制来促进伤口的愈合(1)可以通过提高大鼠溃疡创面局部组织的VEGF及e NOS含量水平来促进伤口愈合;(2)提高伤口局部组织的BFGF含量水平,从而促进伤口愈合;3.蜗牛原液加速伤口愈合作用与伤口局部组织TNF-α、IL-2水平无明显联系;第二部分蜗牛原液对皮肤溃疡愈合的临床研究目的:在基础研究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观察临床中蜗牛原液对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患者溃疡创面肉芽生长情况、溃疡愈合情况、VAS评分等影响,为临床药物治疗静脉性溃疡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本次实验采取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伴溃疡的患者。治疗组:予以碘伏+蜗牛原液换药;对照组:予以常规碘伏换药。每日换药一次,上药一次。在涂药后3,7,14 d照相;然后,用美国Image J图像分析软件,测量患者溃疡面积。观察并记录患者溃疡创面肉芽生长情况、溃疡愈合情况、VAS评分等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创面面积明显缩小(P<0.05),治疗组愈合率(70.59±27.59)%,对照组愈合率(31.42±26.91)%,两组间愈合率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创面肉芽生长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痊愈3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2例,临床总疗效为90%,对照组无痊愈病例,显效4例,有效7例,无效9例,临床总疗效5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蜗牛原液在下肢静脉性溃疡方面的临床治疗方面有良好疗效,与常规的治疗方法相比,能够明显加速溃疡愈合,改善患肢症状,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表明在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