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合肥市社区中老年女性人群的骨密度水平和骨质疏松的患病情况;调查中老年女性人群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体力活动、吸烟饮酒情况、体型、运动等基本信息,为分析骨超声波传播速度(SOS)值及骨质疏松的非膳食相关因素提供基本信息;研究该地区中老年女性人群的膳食和营养素摄入水平与骨SOS值、骨质疏松的关系,为指导该人群合理膳食、防治骨质疏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合肥市2个社区的40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健康相关行为、家族疾病史、膳食行为等资料;测量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体格指标,计算体重指数、腰臀比;采用膳食频数表调查该人群的食物摄入量,按2002年版《食物成分表》编制营养素计算软件,计算各大类的食物摄入量及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采用日产CM-200超声骨密度仪检测人群的超声骨密度值。应用SPSS 11.0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不同组间骨SOS平均值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不同组间骨质疏松患病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患病率的趋势分析采用卡方趋势检验,骨质疏松的非膳食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协方差分析,控制混杂因素后,比较不同食物及营养素摄入量组间的骨SOS修正均数,骨质疏松的膳食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tata软件绘制散点图和三次方曲线图。结果(1)本次研究共纳入643名中老年女性,平均年龄为61.1±9.3岁;研究对象骨SOS的平均值为1490.78±28.09 m/s,研究人群的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为19.4%。(2)骨SOS值与年龄、初潮年龄呈负相关(P<0.05),与绝经年龄呈正相关(P<0.05),不同的年龄组间、初潮年龄组间骨质疏松的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和初潮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P<0.05)。(3)不同的职业、饮酒情况、体力活动、静态生活方式时间组间骨SOS值以及骨质疏松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体力活动的增加,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呈下降趋势(P<0.05)。(4)骨SOS值与体重、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呈正相关(P<0.05);随BMI值的增加,骨质疏松患病率有降低的趋势(P<0.05)。(5)骨质疏松的非膳食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59,95%CI:1.36~1.86)、初潮年龄(OR=2.20,95%CI:1.55~3.12)、职业(以技术工人为对照组,商业、服务业:OR=1.96,95%CI:1.04~3.72,其他:OR=2.59,95%CI:1.17~5.72)、体型(OR=0.69,95%CI:0.49~0.98)、体力活动(OR=0.67,95%CI:0.49~0.94)是合肥市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非膳食影响因素。(6)研究对象人均每日食物摄入量为:谷类299.23g、杂粮21.97g、畜禽肉类69.68g、畜肉53.02g、禽肉16.66g、鱼虾类21.63g、鱼18.21g、虾3.42g、蛋类43.80g、奶类116.69g、豆类45.32g、蔬菜337.93g、水果128.78g。与《中国居民膳食平衡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推荐的食物摄入量相比,鱼虾类、奶类、水果类摄入量未达到推荐值;将研究对象按照各种食物摄入量的四分位数法(Q1~Q4)进行分组后,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谷类、肉类、奶类、豆类摄入量四分位数组间骨SO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年龄、初潮年龄、职业、体型、体力活动等因素后进行协方差分析发现:肉类、奶类摄入量四分位数组间骨SO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Q1组为对照组,采用LSD法比较发现:肉类Q4组、奶类Q4组的骨SOS修正均值高于各自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7)研究对象每天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C、钙、磷、钾、钠、镁、铁、锌、铜的摄入量的均数分别为1686.17KJ、277.67g、64.83g、37.36g、10.94g、12.46g、6.72g、726.13μgRE、13.50mg、98.37mg、578.99mg、981.14mg、1643.96mg、424.65mg、266.62mg、15.54mg、9.66mg、1.70mg。将研究对象按照各种营养素摄入量的四分位数法(Q1~Q4)进行分组后,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钙、磷、钾、铁、锌、铜摄入量四分位数组间骨SO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年龄、初潮年龄、职业、体型、体力活动、能量等因素后进行协方差分析发现:蛋白质、脂肪、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四分位数组间骨SO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Q1组为对照组,采用LSD法比较发现:蛋白质Q2~Q4组、脂肪Q4组、饱和脂肪酸Q4组、单不饱和脂肪酸Q4组、多不饱和脂肪酸Q4组、钙Q4组、磷Q4组、锌Q4组的骨SOS修正均值分别高于各自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肉类、脂肪、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越多,骨质疏松的患病风险越小(P <0.05)。以Q1为对照组:畜禽肉类Q2~Q4组患骨质疏松的OR值分别为:0.53(0.32~0.89)、0.52(0.31~0.87)、0.21(0.11~0.41),碳水化合物类Q3组患骨质疏松的OR值为:0.43(0.24~0.79),蛋白质Q2~Q3组患骨质疏松的OR值分别为:0.51(0.30~0.88)、0.47(0.30~0.81),脂肪Q4组患骨质疏松的OR值为:0.49(0.27~0.86),钙Q2组患骨质疏松的OR值为:0.56(0.32~0.86),磷Q3组患骨质疏松的OR值为:0.46(0.26~0.82),钾Q3组患骨质疏松的OR值为:0.48(0.26~0.86),锌Q3组患骨质疏松的OR值为:0.43(0.24~0.76),单不饱和脂肪数Q4组患骨质疏松的OR值为:0.43(0.24~0.76)。(9)调整年龄、初潮年龄、职业、体型、体力活动、能量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肉类摄入越多,骨质疏松的患病风险越小(P<0.05);肉类Q2、Q4组患骨质疏松的OR值分别为:0.54(0.31~0.95)、0.30(0.15~0.60),奶类Q4组患骨质疏松的OR值为:0.50(0.26~0.94),蛋白质Q2组患骨质疏松的OR值为:0.47(0.24~0.92),维生素Q2患骨质疏松的OR值为:2.34(1.21~4.50),钙Q4组患骨质疏松的OR值为:0.45(0.22~0.92)。(10)拟合三次方曲线显示:骨SOS值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肉类、奶类、蛋白质、钙的摄入较高组的骨SOS值也高。结论年龄、月经初潮年龄、职业、体力活动和体型是合肥市中老年女性人群骨质疏松的非膳食影响因素;中老年女性的骨SOS值与肉类、奶类、蛋白质、脂肪、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有一定的关系,肉类、奶类、蛋白质、钙摄入量多是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中老年女性人群中,加强一定的体力活动,保持正常的体重,增加含蛋白质及钙丰富的肉类和奶类的摄入量,对骨质疏松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