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矫正,是相对于监禁刑而言的一种新型的刑罚执行方式,是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犯罪人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对其教育改造,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实践证明,社区矫正在促进犯罪人回归社会、合理配制刑法资源、避免罪犯交叉感染、减轻国家的行刑成本、促进社会治安良性循环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已被许多发达国家广泛运用。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社区矫正工作起步较早,目前已经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合理、规范的制度和相关法律规定。相比较而言,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尚处在摸索阶段,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完善,阻碍了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本文即针对当前我国社区矫正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四个部分对完善我国社区矫正相关法律制度进行了探讨。第一部分主要对社区矫正的概念、社区矫正的法律特征以及我国社区矫正的法治意义进行介绍。第二部分介绍我国社区矫正的发展及相关法律构成。我国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的构成主要有《刑法修正案(八)》中的规定、《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的规定、《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以及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第三部分对我国社区矫正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当前我国社区矫正主要存在立法滞后、非监禁刑适用普遍偏少、没有完善的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特殊规定、缺乏必要的法律监督机制等问题。以此来说明在我国完善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四部分在前述基础上,提出笔者对于完善我国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的建议。一是科学合理定位社区矫正的功能;二是完善社区矫正相关立法,尤其是要尽快制定出台《社区矫正法》;三是从立法层面扩大社区矫正的适用种类和范围;四是建立完善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相关法律规范;五是完善社区矫正法律监督机制,加强对社区矫正审判、决定、执行、撤销等各个环节的监督;六是建立社区矫正判决前人格调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