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正畸牙齿移动是正畸力作用于牙周组织激活一系列信号传导途径,引起牙周膜、牙槽骨改建的结果,这也是牙齿移动的生物学基础。骨改建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包括压力侧的骨吸收和张力侧的骨形成。破骨细胞是引起骨吸收的主要细胞,其形成、分化及成熟受多种可溶性因子调节。本实验的目的在于探讨实验性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中破骨细胞的表达情况,进一步了解破骨细胞与正畸牙齿移动时骨改建的关系。方法:选取8周龄SD大鼠18只,雄性,体重180g—220g,3只为一组,随机分为6组。根据正畸经典复诊周期为一个月,设立为1天组,3天组,5天组,7天组,14天组,21天组。在大鼠口腔内建立正畸牙齿移动模型,以一侧上颌牙弓为实验侧,另一侧为对照。实验侧以大鼠上颌切牙为支抗牙,40g力拉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于实验1、3、5、7、14、21天灌流处死动物,进行标本内、外固定。取上颌第一磨牙及其牙周组织,制作以上颌第一磨牙为中心的、近远中方向的组织切片,行HE染色及破骨细胞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计数牙根近中、远中、根尖及根分叉部位的TRAP阳性破骨细胞数,统计学处理。结果:在正常大鼠的牙周组织中,破骨细胞含量较少,偶见分布。实验组加力第1天,张力区及压力区牙周组织未见明显变化,仅是牙周膜纤维排列略紊乱,TRAP阳性破骨细胞个数略多于对照组。加力第3天,压力侧牙槽骨表面可见大量多核破骨细胞和骨吸收陷窝,破骨细胞形成分化显著增强,主要分布于牙根近中受压侧、根尖及根分叉处牙周组织,其中根分叉处尤为明显。加力第5天,破骨细胞的表达达到峰值,分布情况与第3天类似。加力第7天,TRAP阳性破骨细胞数仍处于较高水平。加力第14天,破骨细胞的形成分化开始减弱。加力第21天,破骨细胞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正畸牙齿移动的骨改建过程中破骨细胞在牙周组织内的表达随时间的增加呈先增高后回降的趋势,其分布也不均衡。破骨细胞的形成分化和骨改建过程中骨吸收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引发骨吸收的主要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