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行波效应的输电塔线耦联体系多维地震响应分析

来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ssi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输送和分配电能的任务,并联合各变电站、发电厂使之有效运行。输电线路塔线体系跨度大、结构高,且导线具有极强的非线性,结构动力响应复杂。另外,地震作用同样具有破坏性强、次生灾害严严重的特点,地震后保证电力系统的畅通将大大减少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免受损失。因此,对输电塔线体系的地震作用效应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在ANSYS环境中首先建立单塔模型,对单塔进行静力及模态分析,并与电力规范和荷载规范进行对比,得出最佳单塔模型。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了“三塔两线”输电塔线耦联体系模型,对其进行静力分析与模态分析,提取各阶振动频率和振型并分析其各自特点,验证了在体系振动的过程中,导线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选择最佳塔线耦联体系,同时验证模型建立的正确性。其次,进行地震波调整,以El-Centro波为基础,得到所需地震波的加速度时程曲线,以此为基础进行考虑地震行波效应的塔线耦联体系的地震动的模拟,在考虑地震的行波效应时分别进行了地震响应的多点激励和一致激励,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在进行地震响应分析时考虑其行波效应的必要性。最后进行了地震作用下多维多点激励分析,并与考虑地震行波效应的多点激励分析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验证了多维多点激励最能反应塔线体系的地震响应分析。在本文中,得出行波效应是设计输电塔线体系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同时考虑多维多点的地震作用更加准确。因此,本文为输电塔线耦联体系下的抗震设计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绿色施工是指在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
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开采产生的煤矸石是目前最大宗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已经引起业内广泛关注。因此,煤矸石减量化、资源化和规模化的利用迫在
流线型钢箱梁应用于大跨度桥梁是从1964年的英国Severn桥开始的,它具有以下优点:自重轻、用料省、造价经济、梁高较低降低了横向风力的影响、封闭式构造有利于养护和检修工作、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不断推进,地下工程,尤其是深埋地下洞室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爆破技术仍然是主要的岩体开挖手段之一,而深地下洞室爆破开挖对保留岩体会产生强烈的动力扰动作用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危机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重视,而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能源人均占有率偏低,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同时,随着城市化水平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国内许多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为缓解交通压力,都在修建或筹建地铁。地铁的建设对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地铁的蓬勃发展也使地铁
H形钢与传统的工字钢相比,翼缘表面相互平行,构造方便;翼缘宽,侧向刚度大;抗弯性好,表面光洁,而且H形钢是一次成型,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H形钢在实际工程中有着广泛
由于几十年来的大规模开采,浅部资源已走向枯竭,煤炭开采逐渐向深部延伸。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质条件恶化,导致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与支护的难度加大。基于浅部常应力场
城市地下管网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滞后的管理方式无法适应处理庞大管线数据的需求,不仅查询统计需要的时间越来越多,更可能产生错误数据,导致管线事故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