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企业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嵌入国际市场,取得接近十年的高速出口扩张,然而随着人口红利消失、欧美制造业回流等国内外条件变迁,近年中国出口进入新常态:出口增速持续下滑、出口结构升级缓慢。从微观机制上深入研究中国企业的出口进入、退出以及出口持续时间等出口动态行为的机理与效应,对理解并引领出口新常态具有重要意义。过往大量文献已经从人民币汇率、贸易自由化等因素对企业出口动态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但从技术创新角度理解企业出口动态行为的深层机制还相对不足。基于此,本文以技术创新角度,特别关注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不同类型的创新行为对出口动态行为的不同传导机理,并进一步研究不同创新行为对出口动态的生产率效应的异质性影响。鉴于多产品企业为中国出口企业的主体,本文将出口动态细分为企业和产品两个层次,研究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两种不同性质的创新行为对出口动态的不同影响机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究两种创新对出口动态的影响效应,即通过作用于出口动态进而对生产率产生的影响效应。为此本文首先基于构建的单一产品模型,分析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对企业层面的出口动态的影响机理并进行相应的实证检验;其次,将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纳入多产品企业模型框架中,揭示不同创新类型对企业内部产品层次上的出口动态的影响机理,并拓展探讨了技术创新对代表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产品出口动态的影响,进而在实证上对不同创新类型影响产品出口动态的传导机制进行实证比较;最后,基于出口学习吸收能力的视角,进一步深入分析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对出口动态的生产率效应构成异质性影响的一般机制、影响渠道以及经验证据,拓展了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关于出口动态影响的研究领域。主要研究结论为:1、在企业视角揭示了不同创新类型对企业出口动态存在着需求层面与供给层面的双重影响机理:产品创新将引致的质量提升效应,工艺创新将引致成本缩减效应。论文第3章的研究结论指出两种创新都能促进潜在进入企业进入出口市场,抑制在位企业退出出口市场并延长在位企业的出口持续时间,但横向比较两种创新对企业出口动态带来的差异化影响可以发现,对于潜在进入企业而言,当企业初始进入质量相对较低时,在同样规模的创新投入下,产品创新带来的边际利润要大于工艺创新,此时选择产品创新更能促进企业进入出口市场;而当企业进入出口市场后,由于质量相对提高,此时工艺创新是较产品创新更优的决策选择。利用中国企业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在中国,产品创新更能促进企业的进入,而工艺创新在抑制企业退出与延长企业出口持续时间上的作用更为显著。2、在产品视角揭示了不同创新类型对产品出口动态同样存在着需求层面和供给层面的双重影响机理:产品创新所引致的“蚕食效应”以及工艺创新所引致的“规模经济效应”。论文第4章的研究结论指出产品创新对产品进入的影响取决于产品进入出口市场的沉没成本所引致的负向“蚕食效应”与市场规模扩大带来的正向“蚕食效应”的相对大小,而工艺创新由于不产生新的产品,因此并不存在“蚕食效应”,对新产品进入出口市场的作用渠道仅仅是通过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的方式达成。对于产品退出而言,产品创新由于“蚕食效应”的存在使得其对产品退出的抑制作用并没有工艺创新显著。利用中国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对于中国多产品企业而言,采用产品创新的方式更能促进新产品进入出口市场,而工艺创新则对降低在位产品出口退出概率、延长产品出口持续时间具有更显著的作用。另外核心产品作为多产品企业内部竞争优势的体现,其动态行为主要体现在核心产品的更替上,核心产品的更替概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比较优势的转换能力。理论与实证的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特别是产品创新是促进企业核心产品更替的主要动力源。3、在对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对出口动态的影响效应研究中,论文指出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会产生差异性的学习吸收能力,并且这种差异性的学习吸收能力通过不同的出口学习渠道将对企业出口动态的生产率效应产生异质性影响。论文第5章的研究结论表明,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行为引致的差异性“学习吸收能力”是影响我国企业出口动态的生产率效应的关键机制,而“出口学习广度”、“出口学习强度”以及“出口学习累积”是“学习吸收能力”影响企业出口动态的生产率效应的三条重要渠道所在。进一步研究发现,产品创新所产生的“探索型学习能力”更依赖于“出口学习广度”渠道,与之相反的是,工艺创新所产生的“利用型学习能力”更依赖于“出口学习强度”以及“出口学习累积”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