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河北省为中心,把县财政研究置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乡村治理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之中,集中探讨该时期的乡村治理转型与县财政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揭示南京国民政府乡村治理转型未能成功的县地方财政因素。 第一章在回顾清末至北洋时期乡村治理转型与县财政产生、发展的基本关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乡村治理转型的特点、动机及其对县财政的诉求。 清末至北洋时期,县政府治理乡村的职能逐渐扩大,县地方的教育、警政、实业亦逐渐发展。应乡村治理转型之需,县地方财政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与中央和省级财政相对立的县级财政逐渐形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县政府治理乡村的职能进一步加强,同时在县以下实行区乡制,并实施庞大的“完成自治计划”。这些乡村治理新举措的推行,对县财政收支及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诉求。 第二章集中考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县财政支出与乡村治理转型之间的互动关系,重点阐释县财政支出的“欠增长”对乡村治理转型的制约作用。 南京国民政府推行乡村治理新举措,使得县财政支出出现成倍突增特征,大大加重了县地方的财政负担,并且改变了原有的支出结构。但是,增长了的县财政支出却仍处于“欠增长”状态,增加的支出仅足维持新增职员的薪水,从而使得县政府没有足够的财力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乡村治理转型的各种举措因缺乏资金往往被流于形式。 第三章集中考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县财政支出“欠增长”的源头“县财政收入”的欠增长,着重分析了导致县财政收入“欠增长”的各种因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县财政支出的“欠增长”是由县财政收入的“欠增长”所引致,并且收入的“欠增长”状况比支出的“欠增长”状况更为严重。导致县财政收入“欠增长”的因素主要有:国家对税制安排的“厚省薄县”、县地方款收入结构以省税附加为主的尴尬境地、税收征管中的损公肥私以及农民负担不合理等。 第四章从改革县财政机构、打破专款制度以及建立财政预算和监督制度等方面分别考察南京国民政府的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指出其制度创新点和积极作用,同时从能否为乡村治理转型提供制度保障的角度出发,剖析南京国民政府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局限性。 第五章集中考察南京国民政府对县财政和乡村治理的相应改革措施及其成效。对县财政的改革,是以“开源”为出发点,主要措施是进行土地整理。对乡村治理的改革,是以“节流”为出发点,主要措施是进行机构改革。这些改革的成效甚微,最终未能从根本上缓解乡村治理转型与县财政之间的矛盾。 第六章集中考察由乡村治理转型与县财政之间的矛盾所引发的一个政策归宿: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