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现象。自译活动贯穿了张爱玲的整个写作生涯。作为自译者的张爱玲,其身份具有特殊性:作者和译者的身份时而分离,时而融合,呈现出亦分亦合的特点。文本结合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意识形态操纵翻译文本”以及翻译学理论——翻译的主体间性,探讨张爱玲在自译活动中的身份——作者、译者以及融合的作者和译者的身份是如何体现的。从广义的“意识形态”的定义上来讲,个人的思维方式及特点亦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而在此影响下的写作特点也可认为是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结合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意识形态操纵翻译文本,作者的意识形态也可实现对翻译文本的操纵。笔者认为,张爱玲的创作特征——女性主义、细节描写和讽刺书写,作为其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在其在译文的增添和删减等不忠实于原著的内容中,亦有所体现,实现了意识形态对翻译文本的操作,从而凸显了张爱玲的作者身份。翻译的主体间性既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又重视翻译主体之间的和谐关系,作者和译者的对话便是一种和谐关系的体现。张爱玲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突出译者的主体性,突显译者的身份,这主要体现在:发展其翻译思想、关照目标读者以及选择翻译策略方面;作者和译者的“对话”则体现出张爱玲融合的作者和译者的身份,这主要体现在原作和译作一致的写作主题和思想,共有的艺术手法和特征以及统一的写作风格方面。 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研究目标和意义,研究内容,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总体结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综述了张爱玲自译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包括对张爱玲自译整体性的研究,对其自译作品研究以及对其自译身份研究三方面。第三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包括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操纵翻译文本理论以及翻译的主体间性理论。第四章应用以上两个理论探究张爱玲的自译者身份问题。当作者和译者的身份分离时,张爱玲分别呈现出作者和译者两个身份;当作者和译者的身份融合时,张爱玲呈现出一种融合的身份。 本文发现张爱玲在其自译作品中的身份呈现出亦分亦合的复杂特点。总的来说,在其散文自译中,作者的身份更加明显,在其中长篇小说中,译者的身份更加突显,在其短篇小说自译中,融合的作者和译者的身份更加突出,而自译者有选择译者和作者之间关系的自由。自译者有多重身份,而不仅仅是具有译者的身份。张爱玲的自译者身份是杂合的,她具有作者、译者以及两者融合的身份特点。自译文本创造性和制约性的双重属性,决定了自译者身份的特殊性和多重性,从而为译者身份多重性的研究提供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