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13000年我国环境敏感带的季风气候变迁及~(14)C年代学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D102626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亚季风环境敏感带晚更新世(末次冰期旋回)向全新世(冰后期)—从冷期向暖期—转变过程中的气候逆转事件,也许可视为由于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全球未来气候可能增温的历史相似形,它有助于全球和东亚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预测。作者从这一思路出发选择了我国内陆环境敏感带的沙漠/黄土过渡带及其邻区的高分辨率泥炭、黄土—古土壤及风成沙—古土壤序列进行研究。通过近100个加速器测年数据和上千个有机碳δ13C、有机碳百分含量、花粉、粒度和磁化率等气候代用指标数据的测试和相应时间序列的建立,揭示了全新世升温期前(11-10ka BP)东亚季风气候的逆转事件(新仙女木,Younger Dryas)。该事件具有干冷(11.2-10.6kaBP)—湿冷(10.6-10.2ka BP)—干冷(10.2-10.0kaBP)的季风气候颤动模式,讨论了末次冰消期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与西北欧和极地北大西洋相比较,东亚末次冰消期尤其是新仙女木季风降水的有意义的变率与西伯利亚—蒙古高压强弱的变化所导致的内陆冷气团与来自海洋的暖湿气团的相互作用有关。将地层学、古气候学与14C年代学研究相结合,建立了环境敏感带最近3万年、尤其是最近13000年的14C年代地层柱和重建相应的这一地带东亚季风气候变迁史。指出东亚季风区末次冰消期气候的不对称性即从暖期向冷期的渐变以及从冷期向暖期的突变过程。这种百年或千年尺度的突变事件不能用米南科维奇理论来解释,它可视为对地球轨道要素所驱动的气候变化的一种非线性响应。同时将黄土高原和沙漠/黄土过渡带最近3万年的地层划分为6个气候地层单位。将对新仙女木期(L1LL0)地层作进一步划分,它由黑河则粉沙、巴谢古土壤和桃河黄土构成。从季风气候变化的角度认为我国北方全新世底界应为10,00014C年BP。
其他文献
为明晰积尘对光伏组件的影响,探索荒漠这种特殊环境对光伏组件的影响,寻求提升经济效益的方法。文章运用文献研究和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了积尘对光伏组件的遮挡影响、热重垭效应
产业结构优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一,外贸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维度。为探求产业结构优化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路径及成效,基于长江经济带这一典型区域性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发生股骨粗隆骨折(IFF)采用手术治疗的疗效优势。方法:抽选86例老年性IFF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手术组(采用动力髋螺钉(简称DHS)进行治疗)和非手术组(予以胫
<正>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发布研究报告称,全球有约11亿青少年正在受到个人视听设备和娱乐场所噪声超标的威胁,由此造成的听力受损可能会给他们身心健康、教育和就业带来不良影响
许多政府投资项目因设计变更而浪费投资带来的损失十分严重.因此,为了节省开支,避免资金浪费,保障工程可行性,政府必须对投资项目设计变更进行管理.本文就针对政府投资项目设
该文以2012年数学建模B题为背景,低维地区光伏建筑经济效益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中低维地区光伏强度模拟方法计算光伏组件的光伏强度,并建立数学模型选择经济效益最优的光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