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很长时间内,天然多肽被视为体内代谢的生物垃圾。最近几年很多研究者发现,多肽作为蛋白代谢产物,反映了体内生物代谢过程。多肽组是疾病标志物的重要的宝库,对于肿瘤的早期预警、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肝癌作为世界范围内高发病率疾病,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其在亚洲,具有与乙肝、肝硬化等密切联系的疾病特点,因此肝癌的早期预警技术研究对于预防肝癌、预测肝癌的发病趋势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和社会意义。目前,用于临床确诊的肝癌标志物主要还是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鳞状细胞癌抗原免疫球蛋白M复合物(SCCA-IgM IC)、α-L-岩藻糖苷酶(AFU)及其他联检标志物,最常用的AFP诊断方法对于直径3cm以下的肿瘤具有诊断局限性。因此急需开展新的标志物的研究,以适应肝癌的早期诊断研究。本论文建立了一种免疫质谱检测多肽标志物的方法,同时将该方法应用于肝癌患者血清多肽的检测分析。首先我们采用传统的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制备出2种多肽单克隆抗体:抗SP0104抗体、抗SP0105抗体,在此基础上使用Protein G Agarose建立了基于多肽抗体和MALDI-TOF-MS的免疫质谱方法,使用该方法对两种多肽标准品SP0104、SP0105进行检测,偏差小于0.5Da。本文进一步优化了影响免疫质谱方法灵敏度和通量的条件,确定优化结果抗体/载体量比为3.9μg/μL,抗体与载体联接采用非交联方式、抗体孵育环境4℃旋转、抗体孵育时间15分钟、抗原孵育时间8小时、洗脱液含0.1%TFA的70%ACN、洗脱时间1分钟。通过优化以上影响抗体固定和抗原检测的关键因素,提高了免疫质谱方法检测通量及灵敏度。本文分别对所建立优化后的免疫质谱方法的线性范围、准确性、重复性、冻融稳定性进行方法评价,其中在0.1pmol~6.4pmo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0.1pmol,线性方程为I=601.5N-79.3,相关系数为0.9642。我们分别将0.3pmol、0.9 pmol、2.7pmol标准品注入空白血清,回收率为117.6%、81.6%、125%,平行检测三次,RSD分别为26.3%、5.4%、25.6%。将0.9 pmol标准品注入空白血清,经三次冻融偏差幅度为7.3%~19.2%,显示3次冻融检测结果具有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免疫质谱方法适用于血清低浓度多肽的检测。最后我们比较了有机溶剂沉淀、超滤、去除IgG和白蛋白、解离白蛋白连接的多肽等4种血清多肽预处理方法和不处理对免疫质谱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处理时标志物检测值最高。采用通过优化的免疫质谱方法完成对20例正常血清、20例肝癌血清的检测,结果两组质谱峰强度检测值经过t检验,P<0.003,两组检测值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免疫质谱方法可用于肝癌多肽血清标志物的诊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