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桠苦(Melicope ptelefolia(Champ.ex Benth.)Hartley)为芸香科(Rutaceae)蜜茱萸属(Melicope)植物。三桠苦原归属于芸香科吴茱萸属,拉丁学名Evodia lepta(Spreng.)Merr.,在2008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英文版第11卷里,原吴茱萸属25种植物经部分合并后归属到四数花属和蜜茱萸属两个属中,其中的三桠苦归属于蜜茱萸属。三桠苦在岭南地区及邻近东南亚国家都是药食同源的一种植物,既是广东凉茶的常用配方组分,也作为一味民间常用中药,一般用来治疗跌打损伤、外伤、脓疮、湿疹等病,现在已成为多种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成药组方成分。为弄清三桠苦的化学成分,我们对三桠苦茎、叶分别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并进了定性定量比较。本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一、蜜茱萸属植物现代研究概况综述综述了蜜茱萸属植物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的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成果。总结了蜜茱萸属植物的化学分类学特征,即特征成分主要包括黄酮醇,呋喃喹啉生物碱、带-O-香叶基侧链的苯乙酮和色烯。二、三桠苦化学成分研究对广州从化产三桠苦叶的80%乙醇渗漉液浓缩干后拌硅藻土于索氏提取器上分离为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丙酮部位、甲醇部位。利用现代色谱技术和分离方法(包括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色谱、ODS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其中的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进行了系统的分离工作,得到20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学技术(EIMS,ESIMS,1HNMR,13CNMR,DEPT,1H-1H COSY,DQFCOSY,HMBC,HSQC,FTIR,UV)和化学方法,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3,5,3’-三羟基-8,4’二甲氧基-7-异戊烯氧基黄酮(化合物Ⅱ)、3,5,3’-三羟基-4’-甲氧基-7-异戊烯氧基黄酮(化合物Ⅲ)、3,5,4’-三羟基-8,3’-二甲氧基-7-异戊烯氧基黄酮(化合物Ⅳ)、3,7-二甲氧基山奈酚(kamatakenin)(化合物Ⅴ)、山奈酚-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化合物Ⅵ)、山奈酚-3-O-芸香糖苷(化合物Ⅶ)、异鼠李素-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化合物Ⅷ)、香草酸(化合物Ⅸ)、Tricosanoic acid tetradecyl ester(化合物Ⅹ)、β-谷甾醇(化合物Ⅻ)、山奈酚-3-O-β-D-葡萄吡喃糖苷(化合物ⅩⅢ)。此外,对三桠苦茎的95%乙醇提取物分离出的甲醇部位进行了分离,得到两个化合物,分别为为赤式-3-(1’,2’,3’-三羟基)异戊基-7-羟基香豆素(化合物Ⅰ)和胡罗卜苷(化合物Ⅺ)。以上化合物中,化合物Ⅰ、Ⅱ、Ⅲ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三桠苦甲素、三桠苦乙素、三桠苦丙素。化合物Ⅵ-Ⅺ,ⅩⅢ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出。三、三桠苦茎叶成分的比较研究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三桠苦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定性方面,分别研究了三桠苦茎叶的HPLC指纹图谱。比较两部位指纹图谱可知,叶的主要成分为黄酮,叶所含黄酮类成分多于茎中,尤其是极性黄酮较多。对茎叶成分的预试表明,二者所含成分类别无明显差异,都主要包括黄酮、生物碱、苷类等成分。叶中鞣质类较多。定量比较包括比较单体山奈酚-3-O-芸香糖苷的含量以及总黄酮含量的差异。样品中山奈酚-3-O-芸香糖苷的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法;总黄酮的测定以槲皮素为对照品,采用硝酸铝显色后的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表明无论是单体黄酮还是总黄酮,叶中的含量都大大高于茎中,分别是6倍和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