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多元民族文化中的一块瑰宝。近年来,随着人们愈加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尤其是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面于人类文化成长的价值意义,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其传统文化存在。但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现代文明趋同影响,以及商品经济对传统技艺的冲击等,当下它的存在正面临着遗失、断层,甚至消解的窘境。针对这种境况下它的保护性抢救,需要我们重新正视并开发它,这就促使我们去思考它历史的存在状态。本文以畲族传统造物文化为研究对象,依据文化生态学、艺术学、民俗学、民族学的理论及方法,立足历年畲族研究的资料基础,结合浙江地区畲族的考察。首先将畲族众多传统造物事象分门别类,辨识梳理出一个由服饰、手工艺、民居建筑、生活生产民俗类器物组成的造物研究基础文本。然后通过构建起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生活、民俗文化与造物设计的文化生态体系来探讨畲族造物多元的存活态势与呈现形式。论证了畲族传统造物存在其整体、动态的与历史的自然生态、民族迁徙、农耕经济、汉族交往、生活习俗、宗教文化、人文情感等横向互动的运行机制。它呈现了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内在统一,具有深厚的山地农耕经济、宗教人文、汉族涵化文化特质。作为一种“用”与“美”的有机结合存在,畲族造物通过物态体裁诠释了特定生活背景下的民族传统文化民俗样式和审美特质。所以,对它的切实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可以以此为理论依据,通过构建其活态平衡的文化生态系统来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