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向外扩张,森林、农田等自然资源不断被建筑物、不透水地面等替代,各类景观斑块彼此孤立、阻隔,生态服务功能不断降低。本文选取典型区域北京市延庆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景观格局定量分析软件(Fragstats4.2)研究延庆区2008年、2018年林地景观格局及变化,并将延庆区2018年林地资源作为前景分析数据,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MSPA)和景观重要性指数分析法识别生态源地,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 GIS10.2)最小成本距离模型(MCR)构建延庆区潜在生态廊道。对延庆区潜在廊道网络进行等级划分以及对其连通性进行评价,基于评价提出优化并采用空间连接度评价方法对优化前后网络进行对比,主要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2008年-2018年延庆区景观格局破碎化程度加深,分布不均衡。林地景观斑块密度(PD)、平均分维数(FRAC-MN)、聚集度指数(AI)下降,且整体散布指数(IJI)、景观分割度指数(DIVISION)有所增加,林地景观格局破碎;景观水平指数中景观形状指数(LSI)增加,研究区斑块受干扰与不规则程度加剧;蔓延度指数(CONTAG)呈现下降趋势,斑块破碎程度剧烈;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降低,景观异质性降低,斑块分布不均衡。(2)通过MSPA方法和MCR模型,共筛选出15块生态源地,105条潜在廊道,其中重要廊道19条,一般廊道86条,但延庆区潜在生态廊道空间分布不均衡,生态网络连通性不足。重要廊道集中分布在延庆区的南部和中东部,贯穿东西区域的典型廊道但数量较少,与周边源点有较好的连接效果,但缺少南部的重要林地廊道连接生态节点;一般廊道主要分布于延庆区东北部,缺少可以提供有效连接的生态踏脚石,整体廊道分布呈现东强西弱的特点。总体来说,延庆区生态廊道空间分布不均衡,彼此连接程度相对脆弱,有待优化加强。(3)延庆区生态廊道优化后,连接度提高。本文结合延庆区实际情况,增加了5条规划廊道、11个踏脚石斑块、并对19条重要廊道进行了重点优化。生态廊道综合指数即γ指数、α指数和β指数,由优化前的0.79、0.66、1.9提升为0.83、0.73、2.08,优化后的网络连接均匀度提升、连通性提高,生态网络呈现多廊多点的复合网络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