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温针与银质针针刺经传导痛理论查找的Ⅲ级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原发病灶点以及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本病的疗效,探寻并总结针具对Ⅲ级膝骨关节炎的优势,为提高治疗本病临床疗效提供理论与临床依据。材料与方法:收集2017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就诊于各分中心: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〇二医院以及沈阳军区总医院附属北方医院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Ⅲ级膝骨关节炎患者90例,依据前期工作基础与临床情况,各医院的病例分配例数为: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36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〇二医院30例以及沈阳军区总医院附属北方医院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各分中心患者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组、玻璃酸钠组与银质针组,每组各30例。温针组与银质针组依据传导痛理论检查出的原发病灶点进行针刺,温针组采用新杏林牌0.35mm×50mm、0.35mm×75mm毫针沿骨面或关节间隙,间隔1cm进行针刺治疗,施以平补平泻手法,在针尾插以2cm艾条,留针30min。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日,治疗3个疗程。银质针组选用上海曙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定制22号银质针,直径为1.1mm×75mm,材质白银(80%)加铜、锌等合金拉丝而成。用麻醉枪逐一对每个原发病灶点进行局部皮肤麻醉后,采用关刺法将银质针沿骨面或关节间隙,消除病灶点及粘连。在针尾插入2cm的艾条点燃。术者手持50mm注射器抽入无菌用水对针身进行降温,以患者承受为度。治疗毕,拔针以碘伏消毒,有出血的针眼按压数分钟,无菌敷料覆盖针眼处。每周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玻璃酸钠组所用药品为施沛特,在20g/L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采用髌骨外上髁进针,抽吸无血及抽尽关节积液,然后注入玻璃酸钠,其针孔用无菌纱布覆盖1d,被动活动膝关节,以使药液充分散开。治疗每周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观察各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值、骨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分值、膝关节功能评分JOA分值以及膝关节周围体表温度,根据VAS分值进行疗效评价,于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量表评分随访。结果:1.各组患者VAS评分显示,各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温针组和玻璃酸钠组相比,银质针组在治疗后与随访时的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玻璃酸钠组相比,温针组在治疗后与随访时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2.各组患者WOMAC评分显示,各组治疗后WOMAC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温针组和玻璃酸钠组相比,银质针组在治疗后与随访时的WOMAC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玻璃酸钠组相比,温针组在随访时的WOMAC评分明显降低(P<0.05)。3.各组患者JOA评分显示,治疗后各组JOA评分明显升高,经统计学检验,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温针组和玻璃酸钠组相比,银质针组在治疗后与随访时的JOA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玻璃酸钠组相比,温针组在治疗后与随访时的JO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4.疗效评价结果:温针组总有效率为76.67%;玻璃酸钠组总有效率为66.67%;银质针组总有效率为90%。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质针组显著优于温针组与玻璃酸钠组。5.三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周围11个体表温度观察点的温度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温针组和玻璃酸钠组相比,银质针组在治疗后与随访时的体表温度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玻璃酸钠组相比,温针组在治疗后与随访时的体表温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温针针刺、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银质针针刺治疗Ⅲ级膝骨关节炎均可降低VAS、WOMAC评分,提高JOA评分;2.银质针针刺治疗Ⅲ级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优于温针针刺与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3.温针针刺、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银质针针刺治疗Ⅲ级膝骨关节炎均可降低膝关节周围体表温度;4.银质针针刺治疗Ⅲ级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远期疗效优于温针针刺与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