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迁移机制的WiFi信号手势识别技术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342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发现无线信号不仅有通信的功能,同时还具有感知环境中人体活动的能力。随着WiFi设备的普及,基于WiFi的活动识别算法走进大量的研究人员的视线内。特别是在WiFi信号中的细粒度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可以被成功提取之后,此研究方向的热度更加高涨。基于WiFi的人体活动感知识别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基于图像和基于传感器的感知识别技术,具有众多优点,能够弥补传统感知识别系统的弊端,比如:基于图像的识别系统对光线的依赖,存在视觉死角和用户隐私泄露的危险;基于传感器的识别系统对用户的侵入感,传感器设备造价昂贵等。本文从基于无线信号的室内人体手势活动识别的角度出发,对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1.本文首先介绍了基于传统机器学习的人体手势动作识别技术,然后设计并配置了数据采集环境,处理并应用数据到实际系统中,最后实现了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家居手势控制系统。2.为了解决感知识别系统的不可迁移的难题,本文提出了基于ID的迁移机制,使用条件实例归一化(CIN)函数对源域和目标域人员的身份信息进行学习和映射,利用卷积神经网络作为骨干分类网络,实现了基于跨ID迁移机制的人体手势活动识别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源域平均识别率能够达到98%,目标域达到95%。3.为了解决实验数据获取的困难,本文受图像风格迁移思想的启发,以CycleGAN和StarGAN为生成网络架构,研究了基于WiFi信号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数据增强技术,并设计完成了基于CycleGAN和StarGAN的人体手势活动数据增强网络。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生成网络的数据增强网络可以实现扩充数据集的目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螺旋增强CT扫描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特点及其对诊断及分期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21年1月164例平邑县人民医院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按发病时间分为急性主动脉夹层(n=72)和非急性主动脉夹层(n=92).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影像学特点,比较急性主动脉夹层与非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参数.结果:急性主动脉夹层主要表现为动脉内膜剥离,动脉壁夹层形成,夹层多较小,剥离内膜以曲线型剥离为主,剥离内膜及外膜多无明显变化,动脉周围脂肪间隙模糊,或可见渗出征象.非急性主动脉夹层表现为动脉内膜剥离,动脉
在PC和互联网这两波浪潮之后,物联网逐渐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前景产业之一。目前物联网在智慧城市、智能家居、车联网、安防监控、智慧医疗等行业具有较好的落地效果,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解放了生产力。但由于物联网系统设备数量巨大、实时数据流量大、服务纷繁错杂且调用链冗长、对基础组件重依赖等特点,传统的手动运维监控方式愈来愈显得效率低下而不再适用于大型分布式系统的运维场景。而普通的第三方自动运维监控工具虽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前行八段锦运动对血液透析并发肌少症患者体力活动水平及疲乏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血液透析治疗并发肌少症的门诊患者115例,每周一、三、五透析患者作为干预组(58例),每周二、四、六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运动指导和监督;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血液净化专科护士指导进行透前八段锦运动.干预12周后,比较两组骨骼肌质量指数(SMI)、手握力、日常步行速度、体力活动水平、疲乏等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S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