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任教师家校合作能力发展状态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p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育实践中,具备家校合作能力有利于教师有目的地创造一个开放、一致、双向交流的家校合作环境,促进学生、家长的发展,更能推动教师个体生命的持续成长。本研究探究了小学初任教师的家校合作能力这一主题。在本研究中,“教师的家校合作能力”是指教师在与家长的互动过程中逐步形成并表现出来的、能够影响家校之间有效合作的条件。该能力不仅包括教师现在已经达到的进行家校合作的水平,而且包含了教师未来在该专业领域发展的可能性。本研究将“教师的家校合作能力”分为认知能力、社交能力以及行动能力,并细化了其具体内容。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6月毕业于Z省H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并在毕业后于Z省H市工作、教龄在一年内的四位小学初任教师(J、L、Y、W)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讲述发生在这四位初任教师身上的故事,揭示他们在家校合作能力发展方面的现状及问题。研究发现:在入职一年内,初任教师的家校合作能力在实践中是逐渐增长的,但依然存在诸多不足。(1)认知能力:初任教师对于“家长参与”与“家校合作”的认知方式缺乏科学方法的指导,基本上遵循着自身喜好与习惯,对教育现象缺乏深入思考,他们在认知领域的能力发展状态带着深深的个人烙印,个体已有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工作性质与工作强度以及性别的差异都造成了他们在认知能力上的差距;(2)社交能力:四位初任教师的社交能力目前表现出来更多的是单向度的输出能力,而非双向的生命间的互动能力;(3)行动能力:四位初任教师在自省与自育的行动能力上还较为欠缺。在家校合作时,教师们的实用性与功利性的目的更强,很少会对整个家校合作的过程、自身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主动的反思与深入探究。关于初任教师家校合作能力发展状态的影响因素,本研究认为:初任教师家校合作能力发展状态受外界给予的支持与帮助的影响较大,例如教师教育、学校环境与社会环境。此外,这也与初任教师自身对于该领域的理解与认知以及教育实践中主动学习的意愿与行动有关。最后,本研究提出促进小学初任教师家校合作能力发展的建议:一是切实完善具体的教师教育制度,二是建立宽容开放的学校工作环境,三是创造动态包容的社会环境,四是教师自我层面的觉醒与更新。
其他文献
【事件】2014年12月27日,央视新闻频道一则《追踪病死猪》的新闻报道,揭开了江西省高安市收购、屠宰、销售大量病死猪肉的惊人内幕。消息甫一曝光,立刻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
化学在改善人类的衣、食、住、行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公众对“化学”的误解、冷淡与隔膜却越来越重,这主要是目前承担大众化学知识普及的中学化学教育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大量教学实践检测的“四线式”是一种较成熟且实用的教学模式。“四线式”教学模式是将“历史线”“探究线”“知识线”“应用线”四条线贯穿于一节化学课堂中,但在对
贵州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从2015年开始,持续三年,每年的国庆期间,结合贵州本土民族文化精髓,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传统戏剧为主题进行创作,在国庆期间为广大受众推出文化节
今年4月份以来,由于去产能化加速,生猪存栏量持续减少,猪价触底反弹后一直震荡前行。5月下旬至今,全国生猪市场供求更加紧张,导致猪价在消费淡季快速逆势上扬。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