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象越来越明显,带来了一定的社会负面影响。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居住空间分异的相关理论,对国内外居住空间分异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上海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上海市居住分异的现状。并将之概括为地价导向的环状分异、轨道等公共设施造成的串珠状分异、景观环境影响的镶嵌状与带状分异、经济全球化因素形成的境外人士聚集分异等类型,并对其不利影响进行了分析。
在基本概念与国内外居住空间分异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居住空间分异对策的讨论,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基本对策。本文认为在宏观调控政策抑制住房投机的前提下,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施住房福利政策,并以加快郊区化建设为根本策略,建设“可支付住宅”为主要手段,在一定范围内尝试建设混合居住社区,最终减少居住空间分异现象,弱化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