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瞬态载荷下火炮身管广义传热和热接触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jhzdw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战争对武器系统射击精度、射击速度等性能要求越来高,因此常常需要采用高能火药或高装填密度来满足这些作战要求。然而,当火药能量和装填密度提高时,膛内火药燃气速度、温度以及弹丸运动速度也将随之提高,并且内弹道作用时间也将越来越短。在这样的高能、强瞬态内弹道载荷作用下,身管内壁将受到更加严峻的机械磨损等破坏,从而严重影响身管使用寿命。研究强瞬态发射载荷作用下的身管传热现象是提高身管寿命、研究身管烧蚀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以大口径火炮身管为研究对象,考虑在发射过程中强瞬态、高能量载荷作用下,身管内非傅立叶传热现象、广义热接触以及含裂纹、含镀层身管传热等关键问题,为身管设计提供理论指导。主要工作如下:
  (1)基于广义时间积分算法(GSSSS-i时间积分算法),提出了关于多物理场耦合的时间一致性计算方法。结合有限差分法,分析膛内内弹道过程中多系统耦合以及内弹道与身管的热耦合等问题的时间一致性。通过分析,只有采用耦合系统时间一致性计算才能够确保膛内所有物理场数值计算结果得到正确的二阶时间收敛精度。为内弹道载荷作用下的身管传热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关于耦合系统时间一致性计算方法以及GSSSS时间积分算法在内弹道数值模拟中的应用在论文的第二、四章详细给出。
  (2)在身管传热现象研究中,由于身管在工作时所受的发射载荷为强瞬态内弹道热载荷,时间尺度为毫秒(ms)级,因此考虑身管内非傅立叶效应更加贴近实际传热过程;身管内壁由于非傅立叶效应产生的“瞬态薄层”在空间上的尺度为≤μm,因此需要对身管内的传热过程进行非局部、非傅立叶建模。本文首先基于传统的移动颗粒法(MPS),提出改进移动颗粒法(CMPS)其次采用广义传热本构关系(广义C-F传热模型),构造拉格朗日能量,基于耗散系统的欧拉.拉格朗日方程,推导得到固体广义局部和非局部传热模型。将该模型应用到身管非傅立叶“瞬态薄层”效应、含裂纹身管热响应、含镀层身管热响应等复杂传热问题的研究。研究表明,当身管在强瞬态内弹道热载荷作用下,身管内壁附近非傅立叶效应较为明显,而其它区域则表现出傅立叶传热现象。另外,本文提出的固体广义非局部传热理论能够有效地模拟含裂纹系统中的温度分布,研究发现,在裂纹尖端出现热量聚集点。关于固体广义非局部理论和身管内非傅立叶现象的研究在论文的第三、五章详细给出。
  (3)在身管广义热接触理论研究中,以含镀层身管为研究对象,由于镀层尺度与非傅立叶“瞬态薄层”尺度接近,采用非傅立叶传热本构关系描述镀层更贴近实际,然而炮钢部分则考虑傅立叶传热更加合理。因此,含镀层身管传热的本质为非傅立叶传热与傅立叶传热之间的热接触问题,即广义热接触问题。本文基于微分.代数方程组(DAEs),建立广义热接触模型,并通过GSSSS-i时间积分算法,推导出用于求解微分.代数方程的GSSSS-i DAE Index3时间积分算法。上述算法有效地实现了镀层身管广义热接触问题的数值模拟计算,并且详细分析了含裂纹镀层身管内的热接触问题。研究表明,裂纹和含热阻接触面对热量有阻隔的作用,并导致热量聚集在镀层内,使得镀层内温度急剧升高。关于GSSSS-i DAEIndex时间积分算法和身管广义热接触问题研究分别在论文的第二、六章详细给出。
其他文献
气液逆向流动现象在工业系统实际应用中广泛存在,该现象对于设备的安全性与经济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核电厂反应堆中大破口事故而言,环形下降通道内的气液逆向流动因为对应急冷却水的注入关系到堆芯熔融的问题。目前已有的液泛预测模型多是基于Wallis关系式进行的修正,主要是关于无量纲液相及气相表观流速的简单线性拟合,而气液两相间界面摩擦力作为液泛中的重要参数,关注尚少,本文基于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手段,研
学位
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加重,基于清洁、低能耗的优势,核能成为替代生物质能源的最具潜力的能源之一。然而,一座百万千瓦级别的核电站每年都会产生25吨左右的乏燃料,这些乏燃料仍然具有较强的中子辐射,对周围的环境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的辐射污染。本研究设计了一种Gd2O3/6061Al新型中子屏蔽材料,并对其相应的性能展开了具体的研究。  本研究旨在通过MCNP程序和放电等离子烧结+热轧制的方法设计和制备一种Gd
铀是一种裂变元素,也是核能开发利用中的重要资源。然而,在铀的开采、冶炼、核燃料的使用和后处理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有铀的放射性废液。如不善加处理这些废液,则会造成核资源的浪费和放射性污染。因此,如何实现放射性废液中铀元素的有效分离富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光催化技术的发展,为去除废水中的铀离子提供了新思路。其中,铋系结构的光催化剂因其在可见光范围内有明显的吸收而表现出了极大的应
学位
石墨相碳氮化合物(g-C3N4)作为新型无金属聚合物n型半导体,具有许多有前景的特性,使得基于g-C3N4的材料成为新的一类用于电子,催化和能源应用的多功能纳米平台。尽管g-C3N4拥有众多优点且在各种光催化应用中具有光明前景,但较窄的可见光吸收范围,低量子产率以及光生电子-空穴易复合限制了其在应用中的效能。构建异质结已被证明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所以本文通过将过渡金属硫化物与g-C3N4构建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固液混合推进是将不同相态的燃料和氧化剂分开储存的推进系统,其综合了液体推进技术和固体推进技术的特点,具有高安全性,高可靠性,低成本,绿色环保,以及推力容易调节,可以实现关机和重新启动等优点,在低成本发射和天地往返航天器的动力推进领域应用前景十分广泛。目前用于混合推进的固体燃料主要有石蜡基燃料和HTPB基燃料两种类型,但是石蜡基燃料耐受温度环境和力学环境的能力差、HTPB基燃料的退移速率低,严重制约
学位
车载发射武器具有良好的机动打击能力而广泛应用于现代化战争中。为了有效地对敌方目标产生震慑及毁伤,车载发射平台上通常会装载大负载的武器,并且往往会选取具有输出力/力矩大、功重比高、响应快及抗负载能力强等突出优点的电液伺服系统作为其作动系统。本文所研究的车载飞行器发射平台采用液压系统来实现飞行器发射前的姿态调平以及方位角、俯仰角的调转,同时来实现飞行器发射后相关动作的撤收功能,而本文主要研究飞行器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