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型谷胱甘肽在二噁英致腭裂模型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b35606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是新生儿颌面部的主要先天性畸形,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多基因遗传病其病因仍未完全明确。唇腭裂将直接影响患儿的进食、吞咽、语音及呼吸功能,甚至颂骨发育和心理也会受到极大影响,手术是目前治疗腭裂的唯一有效方法,但术后仍可遗留不同程度的畸形,给患儿和家属造成极大的心理创伤和精神负担。因此,研究腭裂发病机制,在胎儿发育中有效预防其发生显得尤为重要。前人为了研究唇腭裂,建立了很多稳定的唇腭裂模型,如激素致畸模型,二恶英致畸模型等。环境因素作为现在唇腭裂发病因素中可干预的因素显得额外重要,环境因素中2,3,7,8-四氯二苯并二噁英(TCDD)作为现在研究最热门的卤代烃化合物是一种有毒化合物广泛存在,主要源于塑料垃圾焚烧、电子回收、农药应用及纸浆漂白。一旦暴露其中,会导致胚胎畸形发生、免疫抑制、致死及其他毒性反应本实验利用环境因素中2,3,7,8-四氯二苯并二恶英(TCDD)致胎鼠腭裂模型进行研究。芳香烃受体通过特异性调节CYP1A1的表达发挥其功能,CYP1A1作为一种细胞色素氧化酶广泛表达在大多数哺乳动物几乎所有组织中,其中CYP1A1可以酶解环境中的多环芳烃,其代谢产物高度致畸性。由芳香烃受体直接调节诱导CYP1A1产生的原始目的基因的转录,CYP1A1与其他细胞色素酶一起参与内源性物质或者外源性物质的代谢而可以增加了活性氧调节的氧化应激反应。二恶英联合抗氧化剂比如维生素E,琥珀酸或者鞣花酸可以显著降低其胎儿生长缓慢和胎鼠高死亡率等不良并发症。芳香烃受体介导的致畸毒性是否是活性氧介导的氧化应激带来的结果至今没有明确解释。目的:在二噁致腭裂模型中打破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稳态,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稳态的改变是否会对腭中嵴上皮细胞形态及腭裂发生率产生影响,探究氧化自由基在TCDD致畸过程中是否能起到主导作用,为腭裂的环境致畸因素提供预防的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本实验采用SPF级C57BL/6J小鼠。将GD10天的孕鼠C57BL/6J随机分成4组,TCDD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四氯二苯二噁英(TCDD)灌胃;TCDD+BSO组:腹腔注射丁硫氨酸-亚砜胺(BSO)和四氯二苯二噁英(TCDD)灌胃;BSO组腹腔注射丁硫氨酸-亚砜胺(BSO)和玉米油灌胃;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玉米油灌胃。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扫描电镜下观察胎鼠GD 13.5、GD14、GD14.25、GD14.5、GD14.75、GD15天腭胚突的发育及细胞表面形态。统计各组小鼠在GD17的腭裂发生率。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腭中嵴上皮各时期CYP1A1蛋白表达情况。统计分析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稳态的改变是否给二噁英腭裂模型带来质的变化。结果:1、TCDD成功构建高致畸率的腭裂模型。2、丁硫氨酸-亚砜胺(BSO)增加了腭裂的发生率,但是相对正常对照组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3、TCDD组腭胚突上抬时间较对照组推迟1天,添加BSO的TCDD组腭胚突上抬过程较正常组减慢,但最后上抬的时间未变。4、电镜下胚胎发育的各发育时期,腭中嵴上皮表面TCDD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TCDD组CYP1A1表达明显增多。5、TCDD组腭中嵴上皮可见CYP1A1的高表达,正常组腭中嵴上皮融合过程中可见CYP1A1的表达。结论:低剂量的TCDD可诱导腭裂的发生。TCDD致腭裂模型中,CYP1A1的高表达意味着在此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氧化应激反应,相对于正常组的低表达或不表达,TCDD组中腭裂的发生发展与CYP1A1存在联系;人为消耗还原型谷胱甘肽会减少对小鼠体内氧化自由基的消耗,形态学表现在可能加速了小鼠胚胎发育各时期腭中嵴上皮细胞表面伪足的减少,减慢了上皮细胞的移动,上皮细胞的改变提前,影响了腭胚突的融合,继而加速了TCDD腭裂模型中TCDD的毒性,影响了腭裂的发生。而还原型谷胱甘肽在腭裂发生中是否能预防腭裂的发生以及其在腭裂发生中具体的影响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拆除钛板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2015年40例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术后拆板患者相关资料,对
目的:了解在不同载荷条件下,颌面骨的应力分布变化情况,进一步探讨其本身的生物力学行为特征、骨折可能的发生机制及坚强内固定的理论基础,为颌面骨骨折的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
Angle在1860年首次提出利用扩大腭中缝进行上颌扩展来解决牙弓横向发育不足、牙弓狭窄、牙列拥挤、后牙反合等错合畸形问题,至今,上颌扩弓技术已经在临床应用了一个多世纪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