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我国农村居民对旅游活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外出旅游的意愿日益强烈,农村居民的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相关部门以及旅游企业应予以重视。而农村居民在旅游过程中,对各项旅游活动的偏好特征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农村居民的旅游偏好也会对旅游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本研究首先在对现阶段已有的关于农村居民旅游以及旅游偏好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对农村居民、旅游偏好的定义进行界定,同时结合相关理论,从理论上分析《2013年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项目中“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意愿及行为调查”所选择的关于旅游偏好的调查项目的结构及其理论依据,分析农村居民旅游偏好可能存在的区域差异,并提出待检验的理论假说。而后,以《2013年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项目收集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频数统计方法分析总结了我国农村居民旅游偏好的主要特征,并运用交叉比较分析方法,分析不同人文特征的农村居民旅游偏好的差异。同时,结合运用卡方检验法和GIS制图法,实证检验我国农村居民的旅游偏好是否存在区域差异。最后,基于前述分析,提出我国农村居民旅游市场开发的对策建议。研究结论如下:(1)我国农村居民对旅游活动认识多样,且出游意愿强烈,出行时间分散,目的地选择较为集中,偏好中短期旅游,喜爱特色旅游产品,经济性和安全性是出行的主要考虑因素,亲朋好友的推荐、经济实惠的火车,是农村居民比较倾向的选择偏好;(2)我国农村居民的旅游偏好因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经济收入水平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出游意愿、旅游花费意愿逐渐降低,且自然风光、特色手工艺品、多元化的信息渠道在中青年旅游者中的偏好程度更高;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出游意愿逐步上升,旅游花费偏好也存在差异,同时知名度高的名胜古迹和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手段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旅游者中更受欢迎;出游意愿、旅游花费偏好随收入的增加而加强;(3)区域差异分析表明,我国农村居民的旅游意愿、旅游时空偏好、旅游花费偏好、旅游产品偏好、旅游渠道偏好等都具有显著的东、中、西区域差异。中东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旅游花费水平较高,倾向高质量旅游,而西部地区注重经济性;同时,出游意愿呈现出从东部向中西部递增的趋势。针对我国农村居民旅游偏好的特征及区域差异,本文提出的我国农村居民旅游市场开发的对策包括:重视农村居民旅游市场的发展,引导农村居民消费;加强旅游宣传力度,拓宽营销渠道;开发针对性强的旅游产品,实施价格优惠策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