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村小学英语教师身份认同调查研究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ifal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身份认同是教师在特定社会语境中,在与职业的互动中形成的对个人角色,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的积极感受和归属感,教师身份认同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2018年,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中指出了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战略意义,这无疑对教师身份认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意见》还特别强调了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在此背景下,乡村小学英语教师作为乡村小学教师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身份认同对于乡村小学的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乡村的发展和振兴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对于乡村小学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的探讨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的关于乡村小学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却很有限。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是考察乡村小学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现状如何,并探索、归纳其影响因素。继而根据研究结果,为提升乡村小学英语教师身份认同提出合理建议。进而,本研究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内的30所乡村小学,共83名小学英语老师为调查对象,利用问卷和访谈进行数据收集。本研究立足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数据,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旨在探讨以下三个问题:首先,乡村小学英语教师身份认同总体情况如何?教师在职业身份认同、专业身份认同、个人身份认同和处境身份认同四个维度的认同情况如何?其次,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教龄、不同职称、不同教育背景和不同任职状态(正式聘用教师和临聘教师)的乡村小学英语教师在身份认同及其四个维度是否存在差异?最后,影响乡村小学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的因素有哪些?本研究通过SPSS22.0软件对问卷收集数据进行量化统计分析。同时,本研究还对6位调查对象进行了访谈,收集质性数据。然后,利用扎根理论的方法以及质性分析软件NVivo11对质性访谈数据进行编码,并对影响乡村小学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的深层次因素进行探寻和归纳。研究结果表明:1)乡村小学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从各个维度上来说,教师的职业身份认同处于较高的水平,其次为专业身份认同和个人身份认同,而处境身份认同处于最低的水平。2)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年龄、不同教龄的乡村小学英语教师在职业身份认同、专业身份认同、个人身份认同和处境身份认同四个维度均不存在差异。3)不同性别的乡村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师身份认同及职业身份认同和专业身份认同两个维度上存在差异;另外,不同任职状态的英语教师在教师身份认同和处境身份认同维度上存在差异。最后,职称不同的乡村小学英语教师在处境身份认同维度上也存在差异。4)乡村小学英语教师身份认同受到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个人因素主要包括:职业价值观、专业发展、工作投入和职业归属感。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物质保障、社会地位、人际交往和工作环境。最后,本研究针对促进乡村小学英语教师身份认同提出了以下建议:1)政府应该在保证乡村教师收入的前提下,促进教师对其它社会资源的获得。2)教育部门应该给乡村英语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和交流环境,完善英语教师的培训模式,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3)乡村小学应该改进管理模式,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并促进学校的人文环境建设。4)乡村小学的英语教师应该提高专业发展的意识,并自主地探索科学并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式以提高专业素养。树立文化意识,增强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
其他文献
工业化时代的企业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效益,得益于专业化分工和科层制组织,才能快速实现大规模的集中生产,从而形成规模效益。面对当今日益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迭代升级、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企业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要求,企业在适应残酷竞争、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有效满足客户需求方面存在明显的不适之症。企业如何适应这些变化,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提出了新的挑战。20世纪90年代,美国Michae
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基因是花色素苷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基因。本研究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朵丽蝶兰‘满天红’深红色花瓣中克隆获得一个DFR基因,命名为DtpsDFR。该
原发性肝癌是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病死率居高不下。进一步提高其早期诊断率,可使其病死率大大降低;另外,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也将有助于改善目前
为定量评价牛粪长期堆积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分别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和通气法测定了不同堆体高度(堆高)奶牛粪便41周堆积过程中CH_4、N_2O和NH33种气体的排放量,分析了堆高对3种
药物化学改革对本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做出进一步的改进,以增强学生对现代药学化学理论知识的全面深入理解,提高其对于药物创新的理性认识,同时强化实践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