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主要有效成分含量为考核指标,研究麻杏石甘煮散和银翘煮散制备工艺和煎煮工艺,最终确定这两个煮散的最优临床推荐剂量。 方法: 一、对处方前文献进行研究 查阅2010版中国药典一部、《伤寒论》等文献资料,分别对麻杏石甘汤和煮散、银翘汤和煮散等文献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文献调查研究。 二、建立两煮散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 采用HPLC法分别建立麻杏石甘煮散、银翘煮散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以及进行含量测定研究。 三、对两煮散制备工艺及煎煮工艺进行优化研究 以两煮散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法及正交试验多因素法,对两煮散制备工艺及煎煮工艺进行优化研究。 以临床效果验证优化工艺。 四、两煮散质量标准的研究,起草质量标准草案 从形状,粒径,水分,鉴别以及主要有效成分定量控制等方面,对两煮散质量进行研究,分别起草麻杏石甘煮散和银翘煮散的质量标准草案。 结果: 一、处方前文献进行研究结果 确定麻杏石甘煮散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盐酸麻黄碱和苦杏仁苷;确定银翘煮散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连翘苷、牛蒡子苷和绿原酸。 二、建立了两煮散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 麻杏石甘煮散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乙腈:0.1%磷酸(0.04%三乙胺,0.02%二正丁胺)(1:1: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进样量为3mL。理论塔板数按盐酸麻黄碱和苦杏仁苷峰计算应分别不低于3000和7000; 银翘煮散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银翘散中连翘苷和牛蒡子苷: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32:6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7nm,进样量为10μL。理论塔板数按连翘苷和牛蒡子苷峰计算应分别不低于3000和1500;绿原酸: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4%磷酸溶液(13:8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7nm,进样量为5μL。理论塔板数按绿原酸峰计算应不低于1000。 三、优化了两煮散制备工艺及煎煮工艺 两煮散制备工艺:粉碎,过40目筛,分装。 麻杏石甘煮散煎煮工艺:取相当于原汤剂的1/2剂量的麻杏石甘煮散,加15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沸腾2min,100目滤布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50mL。 银翘煮散煎煮工艺:取相当于原汤剂的1/3剂量的麻杏石甘煮散,加15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沸腾2min,100目滤布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50mL。 通过临床验证,麻杏石甘煮散的临床推荐剂量为原汤剂的1/2;银翘煮散的临床推荐剂量为原汤剂的1/3。 四、起草了两煮散质量标准 麻杏石甘煮散质量标准草案:本品为淡黄色药粉,有清香气味,分散均匀,无聚团,无肉眼可见外来杂质,能过40目筛药粉总量不少于95%,水分含量不超过9%,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稳定,盐酸麻黄碱和苦杏仁苷含量应为分别在44.33~54.19mg和114.76~140.27mg范围内,19.5g/袋。 银翘煮散质量标准草案:本品为淡黄绿色药粉,有特殊气味,分散均匀,无聚团,无肉眼可见外来杂质,能过40目筛药粉总量不少于95%,水分含量不超过9%,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稳定,连翘苷、牛蒡子苷和绿原酸含量应分别在15.71~19.21mg、110.93~135.59mg和61.49~75.15mg范围内,22.0g/袋。 结论:本课题研究的两煮散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建立的质量标准草案能很好地控制两煮散的质量,推荐的两煮散的临床使用剂量分别为原汤剂的1/2剂量和1/3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