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的日常 ——关于克拉斯·奥登伯格的1960年代作品研究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fangjun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为中心的艺术运动中,运用纤维材料和日常元素的作品开始兴起并层出不穷,纤维艺术的内涵与其所使用的材料特性一脉相承,它深深植根于生活中,并潜移默化的进入了主流艺术圈视野。许多杰出的艺术家作品中表达的内容、所使用的材料,都承载了纤维艺术崛起的力量。本文讨论的艺术家克拉斯·奥登伯格(Claes Oldenburg)就是使用日常物和软材料进行创作的领军人物,这位目前92岁高寿的艺术家在70年的创作生涯中打造了一系列异化的日常物。作为一位长寿且持续创作的艺术家,奥登伯格创作脉络较为稳定,他非常善于运用日常的,诙谐的方式来消解艺术的严肃、高深、晦涩之感,而艺术与日常二者在奥登伯格的作品中能够如鱼得水般的自由转换。使用艺术语言将日常进行异化,是奥登伯格几十年如一日的创作方式,是其作品张力的来源,也是将普通物品点石成金的威力所在。日常的异化并不是对日常物品简单的变形或放大,奥登伯格没有改变日常物的原始形象,而是将其在尺寸、材料上进行转换。可以说,奥登伯格的一部分意图是戏弄缺乏想象力的头脑,但同时也愉悦了孩子般单纯的观众。他不是天真的小丑,而是一个复杂的艺术家,创作中他寻求尽可能充分地利用任何艺术作品的不同层次的意义——主题、内容和形式,充满想象地打造出了属于大众的“现代梦境”。
其他文献
一件纪念性公共艺术作品,它一方面体现了所在城市的形象,融合着公民们的集体记忆与思想情感,另一方面也是一段对历史的深沉讲述,对生活在当下以及未来的人们意义重大。纪念性题材创作在建筑或设计等诸多领域都拥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在国内众多的公共艺术作品中,相对优秀的纪念的公共艺术案例仍然不足,很多纪念性场所主要以实物展陈、绘画及传统雕塑的方式呈现,形式上缺少较大突破。在纪念性空间以公共艺术作为纪念的载体无疑是
学位
“狮纹”是中国传统瑞兽纹样中的常见纹样之一,本文以唐代纺织品中的狮子纹样作为研究对象,以现今出土的唐代纺织品文物为例结合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考察了唐代纺织品中狮子纹样的流变与发展、结构形式与审美特点,并基于唐代狮子纹样的研究进行图案设计的延展,运用于现今的面料设计、服装设计、文创设计以及平面视觉设计等范畴。全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并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进
学位
日本在20世纪60、70年代出现“物派”艺术现象。“物派”的产生并不是顺应着西方的艺术潮流,将东方哲学思想融入到“物派”艺术理论,它从现代性的自我批判入手,在与外界产生关联以及他者性方面展开探索和发展。从1969年中期开始到1970年下半年,“物派”从诞生走向高潮,并对日本现代艺术界产生了巨大冲击。二战之后,“物派”与欧美的“极简主义”、“贫穷艺术”、“反形式”等艺术流派共同拓宽世界美术史的维度。
学位
随着电子游戏故事叙述的快速发展趋势——即随着游戏平台的技术进步,叙事实验的必要性也在日渐增强。近年围绕着反思游戏机制及游戏本身的独特叙事角度带来的“非自然叙事学”趋势的后设游戏作品越来越多,这些游戏包含假漏洞,即像《史丹利的寓言》中故意留出假漏洞来推翻玩家找到漏洞的期待,此种假漏洞是后设游戏中常见的一种创造批判性和颠覆性的工具,本文结合国内外后设游戏的案例,尝试将这种手法归纳为“漏洞策略“,作为创
学位
气体传感器在工业生产、航天航空、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和健康医疗领域有着诸多运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逐渐发展,气体传感器的应用逐渐走进了民用消费领域,尤其是在可穿戴式设备和消费电子等的智能化应用,大大拓展了其使用场景。伴随着人工智能的深入发展,其在嗅觉实现上也给了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因此研究和开发出更小、更低功耗和更高集成的气体传感器以实现在便携式设备和气味识别等领域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微机电系统
学位
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是黄芪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随着黄芪在临床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学者对APS的提取工艺、化学结构及药理作用的研究也愈来愈深入。不同的提取工艺对APS的含量和纯度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对其药理作用的发挥也会有所影响。APS具有调节免疫、抗肿瘤、降血糖、抗衰老和抗炎等药理作用。在全面查阅并梳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APS的提取工艺
期刊
此文通过分析镇墓兽雕塑的造型原型、艺术风格以及创作方法,在文中与同一时期的明器雕塑风格进行对比,与不同时期的的镇墓兽雕塑风格的对比。得出镇墓兽雕塑作为中国古代明器雕塑之一,不单有宗教含义与丧葬作用,镇墓兽是能够代表其所在时期的人们对于亡者的复杂情感,生者与亡者之间的矛盾,从造型上能够反映出古人生死观念的变化。同时,此文也试图去寻找镇墓兽雕塑的魅力之大的原因,并思考镇墓兽雕塑的创作方法与形式于今天的
学位
第一章绪论里阐明了研究的缘起,希望取道艺术之学来解答自身对城乡差异的疑问,接着对“乡村建设”和“艺术乡建”进行了概念辨析,说明研究的背景、意义和方法。第二章首先分析了林正碌的艺术乡建,与屏南县的“文创振兴乡村”进行区分,接着从历史和自然、人文地理学上对屏南县的基本社会面进行简要概述,既是开启下文也是对下文的理论视野的补充。第三章是对索亚第三空间理论的来源和发展进行概述,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理论视野。
学位
随着网络科技的蓬勃发展,数字化技术正潜移默化的渗透进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营造了一个线上和线下相互交织的生活环境。在这种虚实交织的空间形态中,数字化应用成为了空间营造的重要工具。与此同时,数字化应用在不断更新迭代的过程中,也为线上公共空间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在新冠疫情的催化下,公共艺术线上空间和线下空间的形态转换加快了发展步伐。伴随“元宇宙”概念的热潮,“虚实转换”和“虚实融生”的空间形态也迎来了前
学位
菲斯·林戈尔德(Faith Ringgold)是国际上非常活跃的女性主义艺术家,同时她也是一名社会活动家。她的艺术实践广泛且多样,她的作品涉及种族歧视、女性主义、非洲本土艺术等议题,并通过多种材料媒介的结合,强调了作品中的叙事性,以及织物和她所处的文化背景创作中起到的作用。本文以林戈尔德早期的绘画和织物类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这些作品所彰显的身份意识、女性主义议题和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性别叙事三个方面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