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PLDD联合脊柱调衡手法治疗LDH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及治疗优势,为PLDD联合脊柱调衡手法的进一步临床应用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采用随机对照原则进行临床研究,将符合标准的LDH患者62例纳入本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31例,治疗组给予PLDD联合脊柱调衡手法,对照组给予单纯PLDD,均在治疗1月后常规指导进行腰椎功能锻炼,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月、3月、6月、1年随访记录患者VAS疼痛评分、JOA评分、ODI评分、腰椎曲线指数及手术节段活动度,于治疗前、治疗后1月检测血清炎性指标CGRP、PGE2、NPY、SP的含量,于治疗后1月计算JOA改善率,于治疗后3月、6月、1年随访评价疗效及进行Macnab评定。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1月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VAS疼痛评分、JOA评分、ODI评分、腰椎曲线指数、手术节段活动度及血清炎性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3月、6月、1年随访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VAS疼痛评分、JOA评分、ODI评分、腰椎曲线指数及手术节段活动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月、6月、1年时,VAS疼痛评分、JOA评分、ODI评分、腰椎曲线指数及手术节段活动度与术前及治疗1月时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月、1年时,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JOA评分、腰椎曲线指数及手术节段活动度与治疗后3月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月、1年时,两组患者ODI评分与治疗后3月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3月、6月、1年疗效随访,治疗组总优良率分别为70.97%、77.42%、83.87%,对照组总优良率为分别为54.84%、64.52%、70.97%,各随访时间点两组总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月、6月、1年随访治疗组Macnab评分有效率分别为90.32%、93.55%、93.55%,对照组Macnab评分有效率分别为83.87%、87.09%、87.0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与6月同组别患者Macnab评分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DD联合脊柱调衡手法治疗LDH疗效优于单纯PLDD组,且远期疗效稳定,PLDD联合脊柱调衡手法具有标本兼治的优点,是治疗LDH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