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话,作为一种儿童文学体裁,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备受广大儿童的喜爱,让孩子们在充满趣味的阅读过程中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为他们以后的人生积蓄进取的毅力和信心。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不仅可以启迪儿童的思维、陶冶儿童的性情,还能丰富儿童的体验、滋润儿童的心灵。对成年人而言,童话也是一种回归自我、缓解心理压力的精神养料。为什么我们,尤其是儿童,会对童话故事如此着迷?它究竟有哪些语言特点吸引着人们?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将尝试探讨英语童话的一些文体特征及其常用的叙事模式。自1916年美国女作家Laura F. Kready的《童话研究》问世以来,学者们已经从不同角度对童话语言进行过分析,也有一些学者对其在语言层面上进行过研究。文体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自20世纪初得到迅速发展,涌现出不同的文体学流派,对不同语体的研究成果颇丰,但对于童话这一儿童文学体裁,却很少有学者将其放入文体学的系统中进行理论分析。基于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和文体学家Michael H. Short提出的文体分析三步骤:描写、阐释、评价,本文将从语音、词汇、句法和修辞等层面来分析英语童话的一些语言特征。在语音层面,童话中大量使用的韵律赋予了童话音乐般的、诗化的语言。在词汇层面,童话里经常使用很多拟声词;具体名词的使用远远多于抽象名词;动态动词多于状态动词。总体上来说,儿童读物的词汇难度低,大多是三个音节以下的简单词。在句法层面,频繁使用的并列句和松散句使童话逻辑关系简单明了;大多数英语童话叙事都是采用一般过去时,而且多使用主动语态。在修辞层面,拟人、比喻、夸张和反复等都是童话中经用到的修辞手法。美国著名社会语言学家William Labov概括了一个完整的叙事结构应该包括六个环节:点题、指向、进展、评议、结局和回应。在这一理论框架下,本文选择了最广为人知的五篇英语童话,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它们中都包括了“指向”、“进展”、“结局”这三个环节,其中一些还包括了“评议”和“回应”,但大部分的英语童话都是直接“指向”故事,很少以“点题”开始。本论文不仅分析了英语童话的文体特征和一般的叙事模式,而且还拓展了文体学的研究领域,将语言学家和文体学家的研究视线引入儿童文学,同时也为低年级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