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思想史与经济制度史的研究一直是关注的重点,成果丰硕。可遗憾的是,两个领域的研究是彼此割裂的。研究经济思想史的根本不在意到底是哪些经济思想最终转化成为经济制度,而研究经济制度史的也不关心某一经济制度的思想渊源。经济思想史研究者津津乐道的著名人物的经济思想,往往与现实无关。本报告试图以晚清昭信股票为具体研究对象,探究其从财政思想到财政制度再到财政实践的具体演进过程。昭信股票是晚清政府为了弥补巨额财政亏空、缓解严重财政危机而发行的一次国内公债,从发行的形式到制定的章程,都具有非常鲜明的近代化色彩,反映了晚清财政近代化的趋势,具有一定的近代意义。但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发行过程中的失误,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制约,使得昭信股票的性质发生了严重变异,在官方层面退化为一场集体报效的闹剧,在民众层面则演变为残酷的摊派和勒索。这种变异,导致了昭信股票的实际发行结果与初衷相距甚远,不但没有达到缓解财政危机等预期目标,反而招致民众的极大反感和强烈抗议,最终不得不草草收场,落了个昭信不信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