僭越小说传统的书写——论村上春树小说的电影化想象及改编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r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上春树作为日本当代最具有创作力和影响力的作家,除了备受读者青睐以外,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对他的作品的研究中有很大一部分学者都注意到了村上春树所受到的西方文化元素的影响,以及他的作品中流露出的浓厚的后现代气息,这些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综观这些研究著作,几乎很少有人注意到村上春树的小说与电影文化之间的关系。即使有寥寥几名略见端倪之人,也顶多热衷于谈论一下村上春树小说的电影改编问题,绝少有人提及他在创作过程中所不自觉的运用的电影化的思维。而这种结合了电影元素的叙事技巧很大程度上正是促成村上春树作品独具魅力风格的关键因素。  本篇论文就紧紧围绕村上春树小说创作的电影化叙事思维这一线索,结合村上春树众多具有代表性的中长篇小说来展开论述,深入分析这些“电影化的想象”在文本中是怎样呈现出来的。并通过反思村上春树小说的电影改编的得与失来论证文学之所以独具魅力的原因,正在于它神秘的可供自由想象的留白。但同时也从村上春树创作的成功案例上吸取经验,得出文学要想在当今的视觉文化和大众消费文化的冲击下杀出一条血路,就不得不在保留自身文学性的同时扬长避短、兼容并包,融合多元艺术的技巧,走出自己的康庄大道。  文学和电影属于两个不同的艺术领域,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研究正符合比较文学的跨文化研究范畴,因此有广泛的研究空间,也更容易得出新颖的成果,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文学一直是以口头流传或文字记录为存在方式,而电影则是以影像为表达者,把文学内在的审美因素转移到影响中,用画面和声音给审美主体提供新的阅读体验。现在许多中青年作家的作品受到电影创作者的青睐,许多影片都来自于对文学作品的改编。电影在构成、进行形式和理论上都与叙事文学十分接近,但是二者也是存在差异。电影的特点是以活动的图像为表现手段,通过外在形象作用于观众的感观,是一种直观的、外在的艺术,而文学是通过叙事和形象描写作用于读者的心灵,是一种思考、内在的艺术。  绪论部分,阐述了本篇论文的选题缘由及意义,系统介绍了村上春树作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因为他的作品译介传播广泛,资料搜集困难,所以国外研究的情况只选取了作者的本国日本作为代表。第一章简要的介绍了村上春树其人及其作品,以及作品中的电影元素。作为论文的主体部分,笔者先通过阐述电影元素的定义,以及理顺电影与文学相互影响关系的转变来说明当今电影叙事技术对文学影响这一显性事实。第二章从村上春树的创作时代背景和当代日本的文化氛围,以及作者自身对电影的偏爱这些方面入手,具体分析了村上春树的电影化叙事风格以及作品中存在电影因素的原因。  第三章通过反思村上春树作品改编为电影的失败案例,分析文学与电影的区别与联系,得出文学在影像文化的冲击下依然独具魅力的根源。同时也深深的反思村上春树之所以成功的奥秘,那就是文学应当在与其他艺术相互借鉴的过程中,发挥兼容并包的精神,实现自身的变革与突破,同时坚守自身最本质的东西,惟其如此方可以经受各种挑战,散发更大的魅力,而且历久弥新。
其他文献
生态批评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在生态批评的影响下,生态文学的创作也开始繁荣起来。学者们开始运用生态批评方法开展文学批评,他
本论文试图以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为指导,研究当代好莱坞灾难电影。灾难电影研究是一个宽泛的研究课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同样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也是一个开放性批评模式
本论文主要是针对拉康无意识理论进行的研究。在拉康看来“无意识”是弗洛伊德最伟大的发现,不过,区别于英美精神分析学家从社会文化角度阐释弗洛伊德理论和荣格将无意识概念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