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礼区净水输水型小流域功能分区及水土保持模式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jian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进一步减少崇礼区水土流失、解决上下游水资源供需矛盾,保证2022年冬奥会成功举办。本研究以崇礼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与实验、咨询有关专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利用研究区DEM数字高程图和2015年Landsat影像等数据,获取崇礼小流域下垫面本底数据库,分析崇礼土壤侵蚀分布规律;通过构建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小流域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构建净水输水型小流域功能区划指标体系,对小流域进行水土保持功能分区;针对小流域各功能区特点和土壤侵蚀强度,提出适宜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为当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借鉴。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实地调查和搜集相关数据,基于3S技术,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获取小流域降雨侵蚀力、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土层厚度、植被覆盖等基础信息数据,构建小流域下垫面基础信息库。根据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RUSLE)得到崇礼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图。研究区轻度侵蚀面积为503.47km2,占总面积21.54%,侵蚀量为59.66t/(km2·a),侵蚀量占侵蚀总量14.91%;中度侵蚀面积为245.53km2,占总面积的10.52%,侵蚀量为88.51t/(km2·a),占总侵蚀量的22.12%;强烈及以上程度的侵蚀面积为270.43km2,占总面积的11.59%,侵蚀量为251.13t/(km2·a),占流域总侵蚀量的62.76%。对研究区土壤侵蚀强度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分析。土壤侵蚀面积随坡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平均侵蚀面积顺序为坡度带8-15°(809.63km2)、15-25°(788.86km2)、0-8°(531.46km2)、25-35°(186.38km2)、35°以上(17.77km2)。阳坡(343.67km2)、半阳坡(237.08km2)土壤侵蚀面积较半阴坡(191.72km2)和阴坡(203.63km2)大。土壤侵蚀面积依次为栗褐土(754.19km2)、栗钙土(88.77km2)、棕壤(72.01km2)、褐土(67.67km2)、粗骨土(29.02km2)、潮土(9.8km2)、风沙土(6.96km2)。土壤侵蚀面积随土壤厚度的加深呈现出减弱的变化趋势,20cm以下侵蚀面积为392.63km2,60cm以上为38.09km2。
  (2)结合崇礼区的自然条件、土壤侵蚀现状和社会经济状况,利用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宜农地的空间分布中,高度适宜的农业用地相对较少,面积40.26km2,占流域总面积的1.72%;一般适宜农业用地面积为1402.93km2,占流域总面积的60.11%。宜林地的空间分布中,高度宜林地面积为244.73km2,占流域总面积的10.48%;较宜林地在流域内分布最广,面积为1722.49km2,占流域总面积的73.80%。宜牧地的空间分布中,高度宜牧地的面积为1235.33km2,约占小流域面积的49.20%;一般适宜牧地的面积为1235.33km2,占流域面积的52.29%。
  (3)根据土壤侵蚀强度、土地适宜性评价等的小流域功能分区指标体系,基于净水输水型小流域建设理念,对研究区进行功能分区。将研究区分为河道修复治理区(河道输水区、滨河缓冲区)、生产生活区、远山生态修复区及冬奥服务规划区四个大区,并将河道修复区划分为河道输水区及滨河缓冲区两个亚区。其中远山生态修复区面积最大1051.72km2,占流域总面积的45.06%;生产生活区面积为708.63km2,占流域总面积的30.36%;冬奥服务区的面积为371.63km2,占流域总面积的15.92%;河道修复区总面积为202.01km2,占流域总面积的8.66%。
  (4)基于净水输水型小流域建设理念,分别制定了针对不同生态功能区特点和不同土壤侵蚀状况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措施。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土壤盐渍化已成为限制林木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细胞并整合到林木基因组中,能够提高林木耐盐性。植物耐盐相关转录因子可通过调控下游抗逆基因的表达,显著提高植物耐盐的能力,通过对转录因子胁迫响应和调控机制的研究,可为林木耐盐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本研究克隆得到来自欧洲黑杨(Populus nigraL.)的转录因子PnHB7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PnHB
学位
枣树(Ziziphus jujuba Mill.)是中国原产特色树种,‘冬枣’是当前栽培最广泛的优良鲜食品种。筛选‘冬枣’的自然变异,可为其遗传改良提供材料。器官扭曲生长是独特的观赏性状,枣树中有枝条扭曲品种,但是其扭曲形成相关基因未有研究。本研究以6份来自‘冬枣’的自然变异为材料,对其进行DNA指纹、叶片形态、果实品质和物候期比较,评价其潜在应用价值。同时,以6号扭曲变异(突变型)及其原株(野生
学位
期刊
本试验以3种不同株龄‘风丹’牡丹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的方法进行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处理,分别设置5个水分梯度,30%、50%、70%(CK)、90%以及饱和水处理,每隔14d取不同株龄‘风丹’牡丹叶片进行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共取样4次。测定‘风丹’牡丹叶片在不同水分处理下的生长量变化、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细胞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电阻抗图谱参数等的变化规律,分析电阻抗图谱
学位
森林立地生产力是生物燃料供给、碳固存和森林生长预测等多种应用的一个重要指标,准确预测森林立地生产力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是进行森林高效经营的关键。为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本研究采用应用广泛的立地指数(site index,SI)这一森林立地生产力评价指标,以河北省北部的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SI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主要
将云杉引入华北落叶松林下进行人工更新,有利于提高森林物种多样性,改善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提高稳定性。本研究以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下云杉幼树为研究对象,在围场县龙头山林场设置8块20m×20m固定样地,通过对影响云杉幼树生长的环境因子的研究,探究适宜云杉生长的环境。采用线性拟合、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在样地和单株尺度分别分析林冠开度、空间结构、林下光照、微地形对云杉生长的影响;通过非线性拟合从冠
学位
气候变化已成为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稳定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评估气候变化对河北省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有利于制定适宜的森林经营策略以适应未来气候变化。本研究以河北省优势树种华北落叶松和蒙古栎为研究对象,依据森林资源调查数据,采用ClimateAP气候模型生成了当前及未来(2040-2069和2070-2099)的气候数据集,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基于3个气候变化情景(温室气体最低排放,RCP2
学位
植被恢复是冀北山区退化土地修复、保持水土的重要途径。土壤生态环境变化是评价其恢复效益的主要内容。为研究冀北山区植被恢复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本文以冀北山区3种自然植被恢复类型(灌草丛、灌木林和次生林)和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坡耕地为对照,在野外调查和采样基础上,通过常规试验法测定土壤基本理化性质;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土壤细菌多样性、群落结构组成,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吸管法和传统筛分法进行土壤分级后,通
学位